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张家川镇 :小核桃成群众脱贫致富“摇钱树”(图)
(2018/10/29 14:57:59)  来源:张家川县新闻中心  打印本页

  深秋十月的清晨,已是白露为霜,然而张家川县张家川镇圆树村50多岁的老支书李建新却顾不得清寒,总是每天早上抽时间去核桃地里转转。注视着一排排半人多高的核桃苗,李建新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五百亩核桃苗都是今年新栽的,再过几年村里就绿树成荫,果满枝头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全指望它哩。”

  圆树村地处张家川镇最东部,离县城较远,有6个自然组,全部都分散居住在蜿蜒起伏的梁卯上,耕地则成片集中在山下的沟壑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村内产业一直以传统的种植业小麦、玉米为主,结构单一,在这个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劳务输出和发展餐饮业为主的贫困村,大片的土地被撂荒,李建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留住村里的年轻人,让村民尽快的富起来便成了他最大的愿望。

  今年,这个当村干部近三十年的老支书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圆树村以三变改革为契机,紧紧抓住县财政局对口帮扶圆树村的良好机遇,变地理劣势为优势,把发展带动性强、增收空间大、见益收效快的核桃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在培育壮大原有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鑫源合作社,培育选树致富带头人,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带头人+农户的“3+1”发展模式,统筹规划,在村里栽植了500亩核桃林,引导吸纳村内贫困户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自我管理经营,对无劳动力或不愿出工者,由合作社代为管理,待产生收益后,由合作社为贫困户按比例保底分红。合作社还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管理、生产、技术等服务,并承担化解生产过程中的一切风险。

  农业要发展,基础配套是前提。为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改善生产条件,圆树村还实施了核桃林区道路贯通工程,建成了3.2公里的水泥路,规划配套了水利设施,深挖渠沟,铺设灌溉支干管和移动软管,建立泵站,切实解决了干旱气候植苗难以成活的实际困难,为核桃树的生长“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镇上多方协调,为我们村争取了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342.22万元,进购了16500余株核桃苗,栽植也没让群众掏腰包,全部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出资,这次栽种的核桃品种个儿大、皮薄,亩产收入初步估算能达到1000多元,随着年份的增长,以后以后收入更高,村里的水泥路从群众家门口一直修到了核桃园,又宽阔又平整, 骑上自行车,十分钟左右就能到地里,平时只需要除草上化肥,精心管理好就可以了,省时又省力,比单纯种小麦、玉米的收益好的多,我们村除坐落较远的一组外,其余各组大部分人都成为受益者,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年轻人再也不用常年外出去打工了。”李建新高兴的介绍道。

  资金短缺问题的解决,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贫困户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争先恐后的加入到产业发展中来,生产积极性空前的高涨,有力的助推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昔日的“穷山窝”圆树村,如今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新修了村委会办公阵地、文化广场和村小学,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数百亩的核桃林也将成为群众致富的“摇钱树”、穷困群众的“脱贫树”和新农村建设的“风景树”,园树村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近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整村推进与扶贫到户相结合的产业化扶贫新路子。

(天水在线编辑:马文洁)

摄影相关图片
清浅时光,且歌且行(组图) 晒秋|给你生生不息的希望 天水在线打卡武山鲁班山 中国农民丰收节(图) 天水市秦州区主题菊展(图) 天水在线打卡武山“金奖”苹果园 丰收,九月的味道(组图) 武山“矮(爱)苹果”红透了(图) 中梁“花牛”苹果开始发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