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张家川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团结之花开得更加艳丽(图)
(2018/9/19 15:58:19)  来源:张家川县新闻中心  打印本页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面对发展新形势,张家川响亮提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这是牢牢把握民族工作主题,着眼于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大举措,对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强力推动全县转型升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晚饭过后,村子里的广场上,跳舞的人越来越多了。以前想跳没地方,现在好了,自从有了文化广场,我们跳舞的劲头更足了。更值得一提的是,村头的24字核心价值观文化墙和历史文化长廊,让整个村子有了‘文化味儿’,农家人赶上了好时代,真正有了生活的幸福感。”龙山镇韩川村村民王菊英说。

  张家川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一号工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争取2018年度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共两批,第一批资金1342万元,其中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042万元,省级财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0万元,分别安排于胡川镇、川王镇、刘堡镇、龙山镇、马鹿镇、连五乡、张棉驿乡等5镇2乡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项目。

  “村文化广场建成后,晚上我们就来这里跳广场舞健身,节假日又开展花儿文艺演出,感觉业余生活丰富多了。”梁山镇阳屲村村民惠吉增这样说。

  同时,张家川县第二批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76万元,用于2018年全县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争取市民宗委2018年省级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50万元,分别用于大阳镇、川王镇阳沟村文化室、范湾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大阳镇党委书记刘旭斌说,大阳镇党委、镇政府立足文化资源,坚持将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民俗文化、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当中,着力打造集“24字核心价值观”教育、“仁义礼智信”教育、“爱国情、中国梦”教育、“乡贤好人”家风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丝绸之路历史”教育等内容于一体的“一村一品”示范工程,促进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在着力打造回族村镇文化村镇中,张家川镇查湾村、大阳镇刘沟村已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独具特色的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镇……

  “《小儿锦》这部影片故事情节很精彩,有好几次我都被感动得落泪了,深切感受到回汉团结一心,为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让后辈们了解了革命的艰辛和不容易,更让后辈懂得了感恩生活,倍加珍惜民族团结情。”喜欢观看红色电影的龙山镇老党员张明鹏说。

  围绕十九大精神、新时代民族政策与民族理论、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专题辅导,促进各级干部适应新时代要求,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举行民族妇女书画展,促进各民族团结和谐,传递民族团结情。各中小学校创编乡土教材,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作为一门课程进行安排,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全县各民族间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

  在张家川县中城社区居民文艺活动室里,一曲二胡独奏《赛马》引人驻足。原来,活动室有两位六十岁的退休老大爷拿着二胡在练习。活动室的墙上贴着书法作品还有艺术品,桌子上还摆放了许多才艺作品。教授二胡演奏的老师马林是原县秦剧团退休职工,正在招呼客人。他说,退休后一有时间就来这儿免费教大家拉二胡。“我的学生中有回族,有汉族。”马林介绍说。

  县文广局局长孙志平介绍说,加大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力度,深入挖掘全县“回族文化”、“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三大文化资源,办好一年一度的文化旅游节,全力打造关山文化旅游品牌,以文化互融促认同。

  近年来,张家川县先后组织实施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深入研究挖掘《河峪颂》文化内涵,编辑出版《金石录》等相关成果文集。加大文创产品研发,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编辑出版《张家川“花儿”集》非遗读物。组织参加省、市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积极参加深圳文博会、敦煌文博会、兰洽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天水市伏羲文化节等重大节会,组织我县文化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社团组织,开展优秀剧目巡演、文物巡展、书画交流、文创产品展销、旅游推介等,充分展示我县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文化。通过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进一步扩大民族文化对外交流,坚定全县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县创建办副主任王小兵告诉记者,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就是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保持政治定力和必胜信念,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倾力办好各项民生实事,努力让各族群众得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在共建共享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了解,张家川县在支持乡村文化阵地建设时,注重在汉族村庄挖掘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建成了沈遐熙革命纪念馆、民族博物馆等一批民族文化基础工程,精心创编了大型音舞诗《关山月》、创作了电视剧《关山魂》剧本,拍摄完成了天水市首部红色题材电影《小儿锦》,举办关山文化旅游节、花儿歌手大赛,全面展现民族文化优秀元素,增强各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基地、秦文化研究基地、回族民俗文化基地建设,在宗教场所积极推广用宗教教义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奠定了基础。

(天水在线编辑:马文洁)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市2018年度新兵入伍欢送大会 清水县郭川镇的花牛苹果红了(图) 中梁苹果红了,“抖”起来(图) 2018年秋祭伏羲氏典礼之送神仪式 2018年秋祭伏羲氏典礼(图) 2018年秋祭伏羲氏典礼之迎献饭仪 2018年秋祭伏羲氏典礼之迎神仪式 武山“豆角宴”菜谱曝光(图) 武山豆角丰收了,“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