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走基层】孙志明的治村心得:公心聚人心 小村强起来(图)
(2018/4/3 21:35:04)  来源:张家川县新闻中心  打印本页

孙志明的治村心得:公心聚人心 小村强起来

  4月3日,张家川县龙山镇芦塬村村民王小龙新修的房子封顶,村支部书记孙志明闻讯前去道贺。寒暄声中,孙志明很隐蔽的给王小龙递过一百元礼金,主人推辞了许久才勉强收下。“村上接通自来水,给我们省了不少钱,今天又收礼金,心里真过意不去。刚才我还和几个朋友算账,如果这房子放在去年修,肯定要多花3000多元的运水费。”手里捏着礼金的王小龙,显得有些难为情,让座端茶的时候,念叨的最多的就是村里通了自来水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实惠。

  说到自来水,在场的人拉开了话匣子。“村里虽然通了自来水,但是因为年久失修,加之缺乏维修费用,已经三四年没用了。”“这些年吃水都要去邻村挑,挑一担水少说要花20多分钟。”“孙书记上任后带领大家接通了自来水,让我对这届村班子很有信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道出了对这位上任刚满一年村支书的认可。

  2017年的春天,芦塬村两委换届选举,45岁的孙志明拔得头筹,高票当选村支部书记。“上任后,我下定决心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干起。”当年,吃水是芦塬村群众最关心的事。孙志明就从吃水难开刀,该向上争取的积极争取,该村上承担的不推不辞,关于维修自来水管道的全部账务第一时间在村内公示,自己能够垫资、出资的毫不含糊。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群众一看,村里通水有戏,新上任的村支书靠谱。大家齐心协力,当年秋季,停了近四年的自来水通了,村里再也不见了挑水人的身影。

(村里的每一处地方都可以成为办公场所,在村文化广场,孙志明耐心的给两位村民讲解危房改造方面的政策)

  “当村干部就是给群众‘打工’的,要舍得出力多吃苦,要不贪不沾多‘吃亏’,你付出多,群众得到的实惠也就越多。”这是孙志明“当官”一年来的心得。这一年,他经常给村两委干部说的话就是“一碗水要端平”。他带头向全村党员群众“约法三章”,绝不假公济私,绝不侵占集体资产,绝不让党的惠民政策“缺斤少两”。

  芦塬村位于龙山镇城郊,劳务输出在村里的主打产业上略占优势,平日里农用车多,逢年过节村小汽车多,村里停车的公共场地不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上任不久后,“精明”的孙志明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村口一处名叫顿家沟的地质灾害点,长约150米,宽约20米,深达6米。这里常年被群众倾倒生活垃圾,严重影响村容村貌。而遇到暴雨天气,这里的地质滑坡隐患又让周边的群众提心吊胆。填沟争地,既治理了地质灾害隐患,又能用多出的地停放村民的车辆。村民了解后,觉得这个办法好,非常赞同。征得大家的同意后,孙志明积极联系设计单位、施工队,垫资25万元平整场地。如今一个面积近6亩的场地雏形已经能够看到。

(在顿家沟灾害治理现场了解情况)

  芦塬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35.6%。这些年随着政府对扶贫越来越重视,各项优惠政策不断落地,芦塬村2017年贫困发生率降至2.8%,顺利脱贫。虽然村上脱贫了,但是村上的产业结构还不容乐观,如何发展村上的产业,孙志明看到了芦塬村在发展城郊型经济上的潜力。2017年末,芦塬村借着县上农村“三变”改革的东风,开始计划制定一些支持鼓励农民发展二、三产业的奖励政策,决定积极争取上级在芦塬村发展个体经济、养殖、特色种植、经商、运输、劳务、服务业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使更多的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发挥村上协调劳务输出的职能作用,实现全村劳动力“三分之一从事农业生产、三分之一经商、三分之一输出劳务”的发展格局。“现在村上还有6户贫困户尚未脱贫,但是我们有信心去完成这个任务,全面小康路上绝不拖后腿不掉队。”谈起村上的发展和脱贫攻坚,孙志明信心十足。

(芦塬村文化广场上的一块石头刻着正德厚生四个字,品味其中的意思,成了孙志明日常生活中的一道功课)

  “在村支部书记这个岗位上就要尽最大努力,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孙志明说,让全村人都过上好日子,有事干,有钱赚,有幸福感,是他奋斗的小目标。“只要大家说我一句好,那就是对我最好的肯定。有了个肯定,再大的压力也能消解。”采访中,孙志明坦言当村支部书记有压力,但是他觉得有压力才有动力,不能因为压力而畏首畏尾,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再大的压力也不怕。

(天水在线编辑:陶静)

摄影相关图片
三月的天水,玉兰花开正艳(图) 天水伏羲庙春祭精彩纷呈(图) 天水自古出女神,有诗为证(图) 天水白娃娃烨冉(图) 天水的年是一场全民狂欢!(图) 这样的天水年,是否如你所愿!(图 自由路的玉兰已经含苞待放(图) 戊戌年春祭伏羲之送神仪式(图) 为浓浓的秦州年点赞(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