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天降温厉害,张家川县木河乡庄河村农民马骁为了让自家蘑菇棚里的温度能维持在10摄氏度以上,工作量比平日大了许多。走进马骁的平菇种植基地,大棚外是零下3摄氏度的低温,大棚里温暖如春,一排排架子上摆满了已全部变白的平菇菌棒,菌棒外的塑料口袋齐刷刷地张口开着,一个个浅棕色拇指大小的平菇你争我抢地冒了出来。

“活多了肯定累,但是3元一斤的批发价,加之市场供不应求,我根本顾不上休息。”马骁说,因为他的平菇是本地产、卖相好、无公害,所以菜贩子抢着要。去年10月建棚至今,他已经出售了近3000斤平菇,毛收入8000多元。“我这蘑菇棚里有1万根平菇菌棒。那卖出的近3000斤平菇只是其中4000根菌棒一茬的产量,而且一根菌棒能采4茬。这个账你能算过来?”在蘑菇棚里,马骁一边忙一边出着算数题。
懂科学还要懂行情。马骁回忆,去年刚开始从事蘑菇种植的确走了一些弯路,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不懂科学,不懂种植技术,他说:“搞现代农业,不管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一定要学科学,用科学;另外还有了解市场行情,看看市场需求走向,要做到一头顾田间生产,一头盯着市场,这样才更容易挣到钱。”

在木河乡党建办主任马文吉看来,马骁只是木河乡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据马文吉介绍,木河乡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马骁这样的种植户优势明显。

木河乡仅仅是张家川县强科技,调结构,突特色,不断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张家川县从生产环节着手推进改革,通过改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结构,逐步实现转型升级。全县立足“农作物损失经济作物补”的思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根据各乡镇资源优势,合理布局产业,选择和发展具有当地优势的产品,大力培育发展蔬菜、油料、水果、花卉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全县大力努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