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盘点2017】张家川林果产业鼓起农民钱袋子(图)
(2018/1/8 17:13:09)  来源:张家川县新闻中心  打印本页

  “今年,这里的乌龙头树单个芽苞的平均重量都在1.5两左右。平均一棵三年生的乌龙头树一季的产量在2斤左右,一亩地一茬产出300斤左右的鲜食乌龙头,再加上管理到位,经济效益比种粮食划算多了。”说起今年家里的收入,刘堡镇夭儿村党支部书记马甲平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容。

  去年以来,张家川县深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林果产业,把林果产业发展作为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经济林果、林下经济、种苗花卉、森林生态旅游等林果产业,调活发展体制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林业产业建设,加强果农技能培训,增加林果经济效益,通过企业带动、部门发动、政策撬动,促林了果产业的健康发展,让当地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果园建设高歌猛进。今春以来紧紧围绕以培育增加贫困农户增加收入的扎根性产业为目标,按照设计科学化、建园连片化、基地规模化的要求,整合精准扶贫种植产业培育支持项目、林果产业发展扶持项目,转变建园模式和投资方式,采取有力措施,广泛发动,扎实工作,抓点示范,在九个乡镇完成果树建园12282.6亩,其中苹果950亩,核桃7087.6亩,花椒4245亩。在连五乡陈家梁创建果树建园市级科学示范点一处2000亩。在梁山镇、川王镇建成省级林果标准化核桃园540亩。繁育果树苗木85亩,可出圃苹果、核桃、大樱桃等优质苗木45万株。

  龙山镇党委书记陈金海说,去年,马河村千亩花牛苹果园已经进入初果期,年产苹果15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50余万元,育苗基地年产苗木14万株,实现收入210万元,经济效益已初步显现。同时,园区就地输转劳动力961人,其中贫困人口达543人,带动的种植户户均纯收入达5040元,人均纯收入达1008元,既盘活了村集体闲置土地,更有效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致富”。

  林下经济异军突起。“调结构、转方式、增总量、提质量”,推进林果、林菌、林种、林养、林游、林工六大主导产业,发展林下种植2.4万亩,林下养殖1.16万只(头),产值达到2000万元。

  森林旅游方兴未艾。在马鹿林场建设森林体验教育中心1处,包括森林展馆1座,探险通道1.5公里,精心设计打造能够引起青少年游乐兴趣的鸟巢、迷宫、梅花桩、六角凉亭、秋千、沙坑等具有良好工艺技术设施的游戏体验区;同时配备板凳、座椅、垃圾桶等配套设施,建设水土流失观测台一座,通过让青少年在体验森林的过程中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发挥教育青少年从小树立保护森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作用,为秀丽的云凤山风景区又增添一处时尚靓丽的人文新景观。

  科技推广持续发力。下派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和林业生产一线,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发放明白书等形式,加大林农群众培训,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杀虫灯、果实套袋、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无公害农药应用等技术,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目前,印发宣传资料0.6万份,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72期5842人(次),果实套袋7000万个,病虫害防治4.5万亩,疏花疏果3.5万亩,黑地膜覆盖0.1万亩。

  特色种植走出新路。充分发挥生态经济兼用特色树种乌龙头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发挥经济生态效益的栽植前景,积极推进乌龙头种植产业扶贫模式的新探索,在刘堡、闫家、平安等乡镇加大推广力度,种植乌龙头2200亩。通过积极衔接争取,将乌龙头种植全部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与扶贫开发、科技兴农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扶贫新路径。

  县林业局果树站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以乌龙头树为生态脱贫项目示范引领,通过“企业 +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采取订单生产、土地托管、牲畜托养、雇佣生产和贫困户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有效增加贫困人口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张家川县林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摄影相关图片
雪原鹿影(图) 大熊猫尽享冬日暖阳(图) 天水“黄金大道”登上人民日报(图 甘肃林院助力中梁镇电商扶“苹” 我为中梁苹果代言(图) 麦积山温泉·极地冰雪王国(图) 天水师院助力清水电商扶“苹”行 清水县3000干部助力电商扶“苹” 天水在线开讲“烟铺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