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一号文件】解读之七
多管齐下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张家川县是农业大县,农业、农村、农民始终是社会安定和改革发展的基础与依靠。只有三农工作各相关单位强化合作意识,主动担责,协调联动,不断创新,才能形成“三农”工作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县委一号文件提出,靠实责任、整合资金、加大问责等办法,切实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充分发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加大督促检查,强化考核问责,有效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县级领导包抓精准扶贫工作责任制,明确县级领导包抓乡镇和联系村不“脱贫摘帽”,包抓责任不脱钩;联系分管部门完不成工作任务,包抓责任不脱钩。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要认真履行脱贫攻坚“前线指挥员”工作职责,具体负责抓好统筹谋划、工作推进和任务落实;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全面落实“1+18”方案,对上及时对接、争取项目,对下搞好协调、抓好落实,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按照“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的要求,大力推行“3581”帮扶模式,积极引导各级双联单位、国家对口帮扶单位、东西协作帮扶单位、社会力量等参与精准扶贫,切实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全力提升精准管理水平。继续夯实精准扶贫工作基础,紧盯4.96万贫困人口,规范建档立卡程序,完善大数据平台建设,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持续做好脱贫退出、返贫纳入和新识别贫困人口的认定;建立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机制,切实做到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坚持“853”挂图作业,做好建档立卡、大数据平台、“853” 挂图作业数据的有效衔接,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监测,及时修正各类错误信息,确保数据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准确性,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创新精准管理机制,规范完善全县精准扶贫作战图、任务书、时间表,逐步实行挂图作业电子化管理,规范村级五类档案,做实贫困户台账,力求做到精准识别、因户施策、脱贫退出、巩固提高、动态管理“五个真实可靠”。
大力整合各类项目资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意见,严格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切实加大对所有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整合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道路、财政专项扶贫等资金,全部用于精准扶贫,集中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服务保障和能力素质提升等方面资金短缺难题。建立涉农资金整合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和规范扶贫项目库建设,加快资金安排进度,有效提升资金整合使用效率。

加大科技文化人才支撑力度。紧跟市场导向,紧贴群众需求,全面加强贫困群众实用技能培训,统筹实施好“伊香拉面师”、种植养殖、电工电焊、家政服务等各种技能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提供有力支撑。2017年开展各类培训10200人,其中,培训“伊香拉面师”4000人、经营管理人才200人、行业领军人物50人;培训畜牧养殖1000人、林果栽培2500人、特色农业种植1200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50人、家政服务100人、两后生1000名。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创业式扶贫服务,每个贫困村至少培育2至3个农业科技示范户,全县建成3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积极争取省市项目资金,整合文化资源,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着力打造文化富民产业品牌,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健全人才有序流动政策体系,鼓励各类人才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推动双联行动和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双联行动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作用,统筹运用好双联干部与驻村帮扶工作队两支力量,切实推进双联行动和脱贫攻坚行动在目标任务、帮扶力量、资金项目、培训资源“四个融合联动”,建立单位联村、干部联户动态调整机制,认真落实《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整合和加强管理的实施办法》,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在精准扶贫中的生力军作用,提高驻村帮扶工作实效,推动“1+18”脱贫攻坚方案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见效。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泛宣传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事迹,增强农民的公民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和“五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大力开展“乡风文明行动”, 做好首届“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把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作为重点服务人群,加快构建社会联动帮扶关爱机制,不断改善农村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培育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特色民族文化传承工作,抓好农村业余文化骨干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活动,积极倡导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建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加大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力度,择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强化党建经费保障,保证每个行政村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每年不低于9万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着力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脱贫一线强有力的指挥部、战斗团和攻坚队。加大对村级组织脱贫攻坚作用发挥情况的考核,以乡镇为单位,每年对排名倒数第一和连续两年列入后进的村党组织书记,坚决进行调整撤换;对当年排名倒数第二、第三的限期转化提升。以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目标,大力推广“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模式,鼓励支持党员致富能人兴办致富企业、电子商务、带富项目等,带领贫困群众实现共同致富。配齐配强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战斗堡垒作用,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着力克服等、靠、要思想,坚持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加大考核问责力度。充分发挥扶贫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完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坚持做到脱贫攻坚与班子和个人的评先选优挂钩、与年终奖励挂钩、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与工作实绩挂钩,有效推动脱贫攻坚纵深开展。以省委“明察暗访督察年”活动为契机,严格落实“4342”脱贫验收责任体系,研究制定《张家川县脱贫攻坚工作问责暂行办法》,对完不成脱贫攻坚任务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重大问题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人员工作责任,切实以严的纪律、严的措施促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精准、真实、高效推进,确保打赢打好全县脱贫攻坚战,按期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