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十大工程】张家川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强县(组图)
(2016-8-5 16:50:01)  来源:张家川县新闻中心 作者:马迅  打印本页

立足优势 整合资源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强县

  (云凤山风景区)

  近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委书记刘长江主持召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讨会,会上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作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今后五年发展的“十大工程”之一,对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对张家川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8月5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薛林荣主持召开张家川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座谈会,副县长李振和文广局、发改局、林业局、农业局、旅游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对实施方案(讨论稿)进行了讨论发言,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县文广局将根据各相关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张家川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实施方案,使实施方案具有更强的操作性,能够切实指导我县未来几年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秦家塬风景区)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张家川县将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依托,以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张家川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三位一体”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以“两道三区六园”为主要内容的“236”文化旅游工程(两道,即丝绸之路关陇古道、关山风光大道。三区,即云凤山风景名胜区、秦家塬风景名胜区、平安草原风景区。六园,即马家塬遗址公园、西戎文化园、回乡风情园、北山城市森林公园、街亭古战场遗址公园、张棉驿驿站文化园),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把该县建设成为关山毗邻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丝路古道陕甘交界段游客辐射中心(“一地一心”)。到“十三五”末,旅游业增加值至少达到12亿元,增速30%,占GDP5.6%,形成支柱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平安草原风景区)

  加快推进“236”工程建设。从2016年开始,争取用5—10年的时间,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各景区内给排水、供电、环卫、道路硬化、围墙、绿化等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建设,在“关山廊道”核心景区建设风情小镇,作为游客中转、休整的基地,解决留得住问题。在部分景区新建文物展示厅、多媒体展示厅、遗址博物馆、特色饮食一条街、民族风情展演等,以点为突破口,先易后难,先小后大,由点及面,以线连面,着力把我县打造成关山毗邻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丝路古道陕甘交界段游客辐射中心。

  (回乡风情园)

  加快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文化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的联动发展,按照“一镇一景点、村村有景观”的乡村旅游目标任务,结合镇街、村居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和乡土风情,培育创建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镇、村、星级农家乐和各类休闲农业示范园,加速形成重点镇街、特色村、乡村旅游点等连线成片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增收入、扩就业、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山风光景区)

  加快培育文化旅游产业新业态。围绕创新业态引进和开发新的文化旅游项目,加强文化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渗透到农业、工业、商贸物流业、城市建设等不同产业领域,打造民族风情旅游、度假旅游、康体旅游、红色旅游、休闲旅游和生态旅游等特色旅游产业链,丰富文化旅游产业形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通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工程,把张家川“花儿”、付川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景区,把张家川历史经典故事打造成为寓教于乐、寓乐于游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品质;加强文化旅游与运动健身的融合,实现体旅互联,培育形成自行车比赛基地和垂钓城,增强康体旅游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深入挖掘云凤山风景区、平安草原风景区、秦家塬风景区等自然资源优势,开展休闲度假旅游。

摄影相关图片
建设中的藉河红桥(组图) 夏日的仙人崖景区(组图) 夏日的麦积山(组图) 第十五届“环湖赛”麦积段(图) 第十五届“环湖赛”清水段(图) 天庆藉河大桥(组图) 清水薄皮核桃丰收在望(图) 第十五届“环湖赛”天水绕圈赛 天水在线走进武山县工业园区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