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张家川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纪实(组图)
(2016-5-12 9:09:01)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牛彦君  打印本页

立志摘穷帽  跟党奔小康

——张家川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陇东南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015年8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督查调研张家川县精准扶贫工作时,提出了“跟党走、奔小康、强团结、重适应”的十二字工作方针,为全县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张家川县委书记刘长江说:“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王三运书记指示精神,加快各项事业发展,特别是扭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最大任务,立足三大产业,立志摘穷帽,跟党奔小康,实现了‘一个提速、十个全覆盖’的既定目标,并建设励志教育基地,提振群众致富信心。”

  2015年,张家川县明确了“一个提速、十个全覆盖”的年度目标任务,力争2015年在原计划脱贫1.7万人的基础上提速20%以上,全县脱贫人口达到2万人以上。

  随着一个个目标的实现,张家川人书写出了一首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战场上的感人篇章。

  “十个全覆盖”:精准扶贫让群众生活越过越美好

  “现在,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自来水引到了灶房里、房子修到了平川里、培训来到了家门口……这都是精准扶贫和双联行动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张家川县木河乡高山村群众肖克成乐呵呵地说道。

  “我们农村以前地陡、路窄、喝水难,干什么都不易,实在让我们农家人愁啊,你看现在地平了、水有了、路好了、山绿了。”闫家乡车古村群众杨国珍高兴地说。

  “饮水安全通村率达到100%,255个行政村通村道路全硬化,四通八达的农田道路格局形成,‘百日万名’劳动力培训如火如荼开展……精准扶贫的种子正在关山脚下焕发生机。”张家川县扶贫办一名工作人员说道。

  张家川县干部群众说的都是自治县实施的安全饮水、梯田建设、农田道路、建制村水泥路、标准化村卫生室、劳动力培训、扶贫互助协会、行政村幼儿园、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自然村通动力电等10个全覆盖带来的可喜变化。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张家川县坚持把上级部署、群众意愿,以最大心力充分结合起来,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县上工作的“一号工程”,坚持把解决吃水难、出行难、贷款难等“十大难题”作为扶贫攻坚的重头戏,大打精准扶贫攻坚战,定方向、理思路、创方式、强措施、抓落实,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人员,积极争取项目,全力落实措施,提前实现了10个全覆盖,为加快全县扶贫攻坚进程奠定了基础。

  之一:告别吃水难,安全饮水全覆盖。

  “清凉凉的甜水者哎哟,上呀山来吔,阿哥哟阿妹吔,愁眉,愁眉展了吔!”这是曾经长期备受饮水困扰的张家川县群众喝上汩汩清水后创编的一首“花儿”,表达了张家川33万回汉群众实现饮水安全的喜悦心情。

  为了彻底解决饮水难、饮水安全这一制约瓶颈,张家川县坚持把解决贫困群众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推进扶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先后建成了渠子梁、连五梁等6处规模化、跨乡镇、跨流域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张家川县累计解决了15个乡镇235个行政村43055户20.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村率达100%,入户率达96.7%。

  之二:解决行路难,通村水泥路全覆盖。

  “晴通雨阻”曾是张家川县乡村道路的真实写照。如今,对于通村的水泥路建设,当地的老百姓称赞这是政府办的又一件实事。家住平安乡包梁村的马社利几乎每天都要在新硬化的水泥路上走一趟。他告诉记者:“以前坑坑洼洼的土路,都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不光我们农民出行方便了,来村里做买卖、收粮食的人也多了许多,相比过去真是大变了样。”

  近年来,张家川县委、县政府紧密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行动,重点围绕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坚持依托项目,积极争取资金,全面加强贫困村交通道路建设,实现了全县255个行政村通村道路全硬化的目标,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之三:山川换新颜,标准化梯田全覆盖。

  走在张家川的农村,养骡马的几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农用机械的大量增加。马关乡黄花村党支部书记李旭升向记者道出了究竟:这都是梯田建设带来的变化。

  “原先坡陡地块小,种收全靠人背畜驮。现在地平整了,我们农民卖掉耕牛用上了‘铁牛’,省力多了。”李旭升乐呵呵地说。

  据悉,张家川县围绕改善农业耕作条件,提高农业耕作水平,整合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等项目资金,加大高标准、高水平农田建设力度。目前已累计修建标准化梯田57.65万亩,梯田化率达97.64%,实现农村标准化梯田建设全覆盖的目标。

  之四:织出致富网,农田道路全覆盖。

  要致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说起农田道路建设,张家川老百姓心里最亮堂。“这条路以前不但窄而且陡,给我们庄稼人制造了不少麻烦,一旦遇到下雨天山上的粮食转不下来,家里的土肥也挑不上去。村上今年就把这条路给整宽修平了,就是为了在山上栽植核桃树,发展现代农业,让我们的车辆可以自由地跑了。”正驾驶着三轮车往地里运送农家肥的龙山镇韩川村村民马金元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张家川县委、县政府把农田道路建设作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来抓,每年投入专项资金1000万元,在全县修建农田道路1503条3858公里,形成了网状分布、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农田道路格局,实现了自然村农田道路建设全覆盖。

  之五:看病更方便,贫困村实现了村卫生室全覆盖。

  整洁的床位,诊断室、治疗室、中药柜、西药柜架等一应俱全。诊疗、疫情管理等主要规章制度上墙,这是记者近日在张家川县村卫生室建设现场留下的深刻印象。在连五乡李家村村卫生室,村民李大爷满意地说:“以前村里人有个头痛脑热的,能挨就挨,病挨大了才去城里医院。你看,现在村卫生室条件这么好,吊瓶都能挂,有个小病小灾不用出村就治了,大病还能帮着转诊。”

  县卫计局负责人介绍说,以前张家川县大多数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在村医家中,个别长期租用房屋开展工作,普遍面积小,且房屋年久失修,危房率达79%。在精准扶贫行动中把贫困村村卫生室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了建设力度,目前全县115个贫困村实现了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

  之六:培训来到家门口,贫困户劳动力培训全覆盖。

  “牛的饲料如何调制?冬季牛羊的常发病有哪些?该如何治?养殖场如何消毒?”县畜牧局专家为大阳乡盲目养殖的贫困户培训畜牧养殖技术。这仅仅是张家川县启动的精准扶贫“百日万名”劳动力培训行动的一个缩影。

  为了充分发挥回汉群众长餐饮、重养畜、擅经商的特长,张家川县以“三大富民产业”为重点,紧跟群众发展需求,全面加强劳动技能培训,确保实现“培训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

  听完专家讲解的大阳乡闫家村养牛户闫根虎颇有感触地说:“和牛打了多年的交道,本以为对养牛还有些了解。听了专家的讲解,才让我明白以前只是停留在原始阶段,以后要好好学习养牛知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过培训,在整体提高农村贫困劳动力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的同时,也增强了贫困户发展农村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转移就业及创业能力,提升了贫困人口劳务输转的质量和层次,培育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之七:贷款不出村,村级扶贫互助协会全覆盖。

  “我们村几乎家家都在养殖牛羊,也有心扩大养殖规模,可资金来源一直是最大的难题,去银行贷款要抵押,尤其是贫困户,更是难上加难,如今互助协会将这一难题解决了。”说这话的正是闫家乡车古村养殖大户马建康,同时也兼任该村互助协会理事长。

  方便快捷、手续简单、借款利率低、省时又省力,让互助协会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他们将互助协会亲切比喻为“不出村的银行”。

  前年以来,张家川县坚持把建立村级产业发展扶贫互助协会作为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的有效举措,先后筹集资金3716万元,建立村级扶贫互助协会94个。特别是去年8月份以来,张家川县在全县剩余的161个行政村中建立了扶贫互助协会,实现了全县255个行政村扶贫互助协会的全覆盖。

  之八:发展学前教育,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

  “自从中心幼儿园开园,娃娃可以学跳舞、唱歌,每天还给我们表演节目,精神得很……”张家川县连五乡中心幼儿园的孩子家长高兴地说。

  张家川县坚持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阻断贫困在代际之间传递的关键举措,投资1280万元,启动实施了21所2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建设,已全部完工,2016年春季已经开始招生。

  县教体局负责人介绍,按照省委书记王三运“应建必建”的指示精神,通过深入调研摸底、广泛征求意见,全面启动了70所贫困村幼儿园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全县幼儿园数量将达到113所,共有11504名适龄幼儿入园接受学前教育,实现有需求的行政村学前教育全覆盖目标。

  之九:强阵地固根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

  整洁的办公场所、齐全的设置配备、完善的制度体系、规范的工作流程……走进张家川县,每个乡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让人过目难忘。

  近年来,张家川县积极建设“决策议事、便民服务、学习培训、综合管理、文体活动”的“五位一体”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整合县乡和部门资源,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全力打造集党建、文化、卫生计生、治安和远程教育功能为一体的村级活动阵地。

  记者了解到,张家川县采取县财政拨一点、帮扶单位帮一点、乡村筹一点等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实现了全县255个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

  之十:升级改造,自然村动力电全覆盖。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用电量大幅攀升,张家川县村组动力电源不足的矛盾愈加突出。针对贫困村动力电覆盖不全、供电保障能力不强的问题,张家川县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动力电源覆盖电网改造工程,完成了10个扶贫易地搬迁配套电网建设项目和6个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现了自然村动力电全覆盖,贫困村户均配电容量达到约2千伏安的目标。

  “三大产业”:富民和谐发展的精准脱贫之道

  按照省市关于2017年基本脱贫、2020年进入小康社会两个时间节点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和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为根本目的,县上找到了大多数贫困群众贫困的主要“病因”是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开出的“药方”是依托互助协会贷款、抓好党支部引领、派出驻村工作队帮扶、督促县直部门对口服务、实行县级领导包乡结对指导。

  经过全县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以产业为主导、以项目为支撑、以家庭为单位的万众创业新局面,县委提出的三大富民产业有了跨越式的新发展。

  首先,清真餐饮服务业擎起半边天。根据回族群众善于经营清真餐饮店的民族文化传统,县委书记刘长江提出打造张家川清真餐饮服务业这一富民产业第一品牌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在他思考并提出的“张家川要发展,满世界开饭馆”的产业发展大旗指引下,县乡两级组织“保你三个月成技师,三年成老板”的金字招牌吸引下和对学员免食宿费、免培训费和签订费的全免费培训优惠政策激励下,2015年全县有4304名贫困群众走进伊香拉面师的大学堂。学成之后,他们怀揣脱贫致富梦想,奔赴全国各地开办清真饭馆,实现了当年培训、当年拿上贷款、当年开店、当年脱贫。2015年新发展清真餐饮经营店2800家、宾馆440家,累计发展清真餐饮经营店1.58万家、宾馆1400家,遍及除西藏之外的全国30个省(市、区),从业人员达5.1万人,年创收10亿元以上,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8%。

  其次,牛羊规模养殖业得到大发展。按照刘长江倡导的“两人一头牛,温饱就不愁;一人一头牛,生活就无忧;一人两头牛,日子乐悠悠”的发展路径,新建规模养殖场14个、养殖专业村5个、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10个,新增规模养殖户1000户,全县累计建成养殖场(小区)137个,累计发展各类畜禽养殖专业村100个、规模户12550户、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41个;扶持养殖贫困户5403户,新增养殖量3.91万头(只)。全县各类畜禽饲养量达到181.89万头(匹、只),出栏各类畜禽72.17万头(匹、只),实现畜牧业产值2.68亿元,张家川成为全省名副其实的养殖大县。在鼓励贫困群众发展规模养殖业的路上,各级干部精心指引、跟踪服务,全体畜牧业工作者在品种改良、防疫等方面提供全过程心贴心的对口服务。在组织的关怀下,广大牛羊饲养户怀揣梦想,劲头倍增,更加坚定了跟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念。

  第三,工业商贸流通业激发新活力。县委、县政府以重建全省皮毛加工基地的坚定信心,采取“村干部帮村民,大户带小户”的帮扶模式,发展皮毛加工户410户,皮毛贩运户2261户,2015年皮毛产业销售总额达2.4亿余元。

  张家川县在大力发展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时时不忘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种植业,注重以创新改良的精神,推广种植全膜玉米12万亩、中药材2万亩,建成马铃薯繁育基地11.6万亩、钢架大棚200栋,新增产值152万元。

  张家川县委副书记、县长马筱宁告诉记者,通过大力发展三大富民产业,2015年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00元以上,为2017年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励志教育基地:农村党员群众的“乡土党校”

  扶贫先扶志。针对部分贫困群众致富信心不强、闯劲干劲不足等突出问题,县上以闫家乡车古村黎文学等一批勤劳致富的先进个人和木河乡庄河村为示范,认真总结提炼先进经验,挖掘树立典型人物,建成了闫家乡车古村和木河乡庄河村等一批“扶贫励志教育示范基地”,为广大贫困群众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振脱贫致富信心提供了模板、树立了榜样,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是木河乡庄河村党支部书记马继东的座右铭。他把上千万元的生意托付给朋友打理,自己专门带领群众修桥,建设村幼儿园、新农村等。群众的钱包逐年鼓起来了,村庄的面貌逐年靓起来了。

  “脚手不闲,不愁吃穿”是闫家乡车古村年过七旬老人黎文学常说的一句话。他中年不幸丧子,儿媳改嫁,养殖20余头牛供孙子上大学。马有旦自己是文盲,一次矿难中右腿受伤落下残疾,他一度心灰意冷,感觉天都塌下来了。他痛定思痛,依靠村子丰富的草资源发展养殖业,并且在村子里第一个带头搞规模养殖场。身残志坚的马有旦发展养殖致富后,在县城租房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通过宣传群众身边典型事迹,辐射带动,励志教育,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等、靠、要”的思想观念逐步被打破,自力更生、自强不息、万众创业的局面逐步形成,进一步坚定了全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在北京从事清真餐饮的木河乡坪王村马曼深有感触地说,原先大家说起清真餐饮业,人们认为就是“提抹布、洗碗筷”的行业,不被人们所认可,现在清真餐饮业成为张家川头号富民产业。“张家川要发展,满世界开饭馆”成为全县人民创业的经典话语。6万多人受到激励,扛起了张家川餐饮的大品牌。2015年,全县餐饮业收入达到10亿,占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8%以上。

  闫家乡党委书记马建军介绍说,原先当地群众对养牛积极性不高,认为养牛辛苦拉力不划算,通过宣传教育,“两人一头牛,温饱就不愁;一人一头牛,生活就无忧;一人两头牛,日子乐悠悠”成为东部林缘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大共识。

  闫家乡车古村党支部书记杨国珍说,通过群众身边鲜活的事迹宣传教育,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养殖业成为车古村的支柱产业,全村牛存栏860余头,养殖大户达80户,车古村农民人均收入也有较大提高。

  目前,励志教育基地成为开启张家川群众致富之门的“金钥匙”,被张家川农村党员群众亲切地称为“乡土党校”。

  目前,县上按照三大富民产业布局,分东、中、西建立了3个县级教育基地和12个乡级教育基地,为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精神动力。

  今后,县委、县政府将以《中共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为指针,按照省市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坚定信心、靠实责任、细化措施、加强考核、严格问责,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2017年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20年使全县33万回汉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

摄影相关图片
秦安县2016年桃花盛会(图) 秦安刘坪何湾桃花景观”(图) 甘谷县西坪乡顶凌覆膜(图) 甘谷县地膜马铃薯种植基地(图) 油菜花开满山岗(组图) 烟铺樱桃樱桃花海(图) 元龙镇桃花盛景(组图) 第五届天水汽博会盛大启幕(图) 渭河风情线夜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