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甘肃日报】张家川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纪实(图)
(2016-4-7 10:11:24)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牛彦君  打印本页

  之七:贷款不出村,村级扶贫互助协会全覆盖。

  “我们村几乎家家都在养殖牛羊,也有心扩大养殖规模,可资金来源一直是最大的难题,去银行贷款要抵押,尤其是贫困户,更是难上加难,如今互助协会将这一难题解决了。”说这话的正是闫家乡车古村养殖大户马建康,同时也兼任该村互助协会理事长。

  方便快捷、手续简单、借款利率低、省时又省力,让互助协会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他们将互助协会亲切比喻为“不出村的银行”。

  前年以来,张家川县坚持把建立村级产业发展扶贫互助协会作为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的有效举措,先后筹集资金3716万元,建立村级扶贫互助协会94个。特别是去年8月份以来,张家川县在全县剩余的161个行政村中建立了扶贫互助协会,实现了全县255个行政村扶贫互助协会的全覆盖。

  之八:发展学前教育,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

  “自从中心幼儿园开园,娃娃可以学跳舞、唱歌,每天还给我们表演节目,精神得很……”张家川县连五乡中心幼儿园的孩子家长高兴地说。

  张家川县坚持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阻断贫困在代际之间传递的关键举措,投资1280万元,启动实施了21所2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建设,已全部完工,2016年春季已经开始招生。

  县教体局负责人介绍,按照省委书记王三运“应建必建”的指示精神,通过深入调研摸底、广泛征求意见,全面启动了70所贫困村幼儿园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全县幼儿园数量将达到113所,共有11504名适龄幼儿入园接受学前教育,实现有需求的行政村学前教育全覆盖目标。

  之九:强阵地固根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

  整洁的办公场所、齐全的设置配备、完善的制度体系、规范的工作流程……走进张家川县,每个乡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让人过目难忘。

  近年来,张家川县积极建设“决策议事、便民服务、学习培训、综合管理、文体活动”的“五位一体”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整合县乡和部门资源,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全力打造集党建、文化、卫生计生、治安和远程教育功能为一体的村级活动阵地。

  记者了解到,张家川县采取县财政拨一点、帮扶单位帮一点、乡村筹一点等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实现了全县255个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

  之十:升级改造,自然村动力电全覆盖。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用电量大幅攀升,张家川县村组动力电源不足的矛盾愈加突出。针对贫困村动力电覆盖不全、供电保障能力不强的问题,张家川县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动力电源覆盖电网改造工程,完成了10个扶贫易地搬迁配套电网建设项目和6个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现了自然村动力电全覆盖,贫困村户均配电容量达到约2千伏安的目标。

  “三大产业”:富民和谐发展的精准脱贫之道

  按照省市关于2017年基本脱贫、2020年进入小康社会两个时间节点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和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为根本目的,县上找到了大多数贫困群众贫困的主要“病因”是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开出的“药方”是依托互助协会贷款、抓好党支部引领、派出驻村工作队帮扶、督促县直部门对口服务、实行县级领导包乡结对指导。

  经过全县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以产业为主导、以项目为支撑、以家庭为单位的万众创业新局面,县委提出的三大富民产业有了跨越式的新发展。

  首先,清真餐饮服务业擎起半边天。根据回族群众善于经营清真餐饮店的民族文化传统,县委书记刘长江提出打造张家川清真餐饮服务业这一富民产业第一品牌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在他思考并提出的“张家川要发展,满世界开饭馆”的产业发展大旗指引下,县乡两级组织“保你三个月成技师,三年成老板”的金字招牌吸引下和对学员免食宿费、免培训费和签订费的全免费培训优惠政策激励下,2015年全县有4304名贫困群众走进伊香拉面师的大学堂。学成之后,他们怀揣脱贫致富梦想,奔赴全国各地开办清真饭馆,实现了当年培训、当年拿上贷款、当年开店、当年脱贫。2015年新发展清真餐饮经营店2800家、宾馆440家,累计发展清真餐饮经营店1.58万家、宾馆1400家,遍及除西藏之外的全国30个省(市、区),从业人员达5.1万人,年创收10亿元以上,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8%。

  其次,牛羊规模养殖业得到大发展。按照刘长江倡导的“两人一头牛,温饱就不愁;一人一头牛,生活就无忧;一人两头牛,日子乐悠悠”的发展路径,新建规模养殖场14个、养殖专业村5个、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10个,新增规模养殖户1000户,全县累计建成养殖场(小区)137个,累计发展各类畜禽养殖专业村100个、规模户12550户、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41个;扶持养殖贫困户5403户,新增养殖量3.91万头(只)。全县各类畜禽饲养量达到181.89万头(匹、只),出栏各类畜禽72.17万头(匹、只),实现畜牧业产值2.68亿元,张家川成为全省名副其实的养殖大县。在鼓励贫困群众发展规模养殖业的路上,各级干部精心指引、跟踪服务,全体畜牧业工作者在品种改良、防疫等方面提供全过程心贴心的对口服务。在组织的关怀下,广大牛羊饲养户怀揣梦想,劲头倍增,更加坚定了跟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念。

  第三,工业商贸流通业激发新活力。县委、县政府以重建全省皮毛加工基地的坚定信心,采取“村干部帮村民,大户带小户”的帮扶模式,发展皮毛加工户410户,皮毛贩运户2261户,2015年皮毛产业销售总额达2.4亿余元。

  张家川县在大力发展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时时不忘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种植业,注重以创新改良的精神,推广种植全膜玉米12万亩、中药材2万亩,建成马铃薯繁育基地11.6万亩、钢架大棚200栋,新增产值152万元。

  张家川县委副书记、县长马筱宁告诉记者,通过大力发展三大富民产业,2015年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00元以上,为2017年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励志教育基地:农村党员群众的“乡土党校”

  扶贫先扶志。针对部分贫困群众致富信心不强、闯劲干劲不足等突出问题,县上以闫家乡车古村黎文学等一批勤劳致富的先进个人和木河乡庄河村为示范,认真总结提炼先进经验,挖掘树立典型人物,建成了闫家乡车古村和木河乡庄河村等一批“扶贫励志教育示范基地”,为广大贫困群众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振脱贫致富信心提供了模板、树立了榜样,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是木河乡庄河村党支部书记马继东的座右铭。他把上千万元的生意托付给朋友打理,自己专门带领群众修桥,建设村幼儿园、新农村等。群众的钱包逐年鼓起来了,村庄的面貌逐年靓起来了。

  “脚手不闲,不愁吃穿”是闫家乡车古村年过七旬老人黎文学常说的一句话。他中年不幸丧子,儿媳改嫁,养殖20余头牛供孙子上大学。马有旦自己是文盲,一次矿难中右腿受伤落下残疾,他一度心灰意冷,感觉天都塌下来了。他痛定思痛,依靠村子丰富的草资源发展养殖业,并且在村子里第一个带头搞规模养殖场。身残志坚的马有旦发展养殖致富后,在县城租房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通过宣传群众身边典型事迹,辐射带动,励志教育,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等、靠、要”的思想观念逐步被打破,自力更生、自强不息、万众创业的局面逐步形成,进一步坚定了全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在北京从事清真餐饮的木河乡坪王村马曼深有感触地说,原先大家说起清真餐饮业,人们认为就是“提抹布、洗碗筷”的行业,不被人们所认可,现在清真餐饮业成为张家川头号富民产业。“张家川要发展,满世界开饭馆”成为全县人民创业的经典话语。6万多人受到激励,扛起了张家川餐饮的大品牌。2015年,全县餐饮业收入达到10亿,占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8%以上。

  闫家乡党委书记马建军介绍说,原先当地群众对养牛积极性不高,认为养牛辛苦拉力不划算,通过宣传教育,“两人一头牛,温饱就不愁;一人一头牛,生活就无忧;一人两头牛,日子乐悠悠”成为东部林缘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大共识。

  闫家乡车古村党支部书记杨国珍说,通过群众身边鲜活的事迹宣传教育,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养殖业成为车古村的支柱产业,全村牛存栏860余头,养殖大户达80户,车古村农民人均收入也有较大提高。

  目前,励志教育基地成为开启张家川群众致富之门的“金钥匙”,被张家川农村党员群众亲切地称为“乡土党校”。

  目前,县上按照三大富民产业布局,分东、中、西建立了3个县级教育基地和12个乡级教育基地,为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精神动力。

  今后,县委、县政府将以《中共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为指针,按照省市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坚定信心、靠实责任、细化措施、加强考核、严格问责,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2017年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20年使全县33万回汉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02页  0102

摄影相关图片
元龙镇桃花盛景(组图) 第五届天水汽博会盛大启幕(图) 渭河风情线夜景(图) 新阳镇万亩杏林花海(图) 陇城镇(图) 武山县清池韭菜基地(组图) 梅江村(图) 武山县大南河流域蔬菜生产基地(图 天水 纸鸢飞舞春来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