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展望十三五】张家川: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图)
(2016-3-31 9:32:16)  来源:张家川县新闻中心 作者:沈维民  打印本页

  开栏语:“十三五”时期是张家川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阶段,是短板补齐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对全面提升县域综合实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即日起,县新闻中心开设《展望十三五》专栏,推出系列报道,对张家川县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思路、重点和中心工作等进行宣传推介,统一发展共识,凝聚工作力量,调动和激发全县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为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社会和谐的张家川贡献力量。

  【展望十三五】

张家川: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十三五”期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将继续抢抓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和生态屏障建设历史机遇,以全县丝绸之路特色文化旅游区建设为平台,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为依托,坚持走大文化、大产业、大市场、大旅游之路,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坚持保护祖业、推动事业、发展产业并举,打造陇东南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内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大县。加强伊斯兰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等文化遗产挖掘研究,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展示、回族民俗文化、伊斯兰文化、秦戎文化研究“四大基地”。整合全县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交流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推进马家塬遗址综合保护和开发利用,分期建设一批“乡村记忆”和“民间收藏”博物馆,加强国家非遗项目“张家川花儿”、省级非遗项目“付川小曲”等民族文化研究。适时办好关山花儿会、关山笔会和民族文化主题交流会,推进《关山月》商业化运作,创作编排《关山魂》等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精品文艺节目,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创作打造一批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文艺作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完善文化产业市场体系,支持骨干文化企业发展壮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提高规模化、品牌化、现代化水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组织实施好文化广播电视惠民工程。加强人才培养,弘扬精品艺术,提升文化原创作力和品牌影响力。推进全县人民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文化共享。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发挥甘肃东大门、天水连接平凉的桥头堡和陕甘古丝绸之路要道的地理位置优势,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整合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以马家塬遗址公园、西戎文化园、回乡风情园、北山城市森林公园、古街亭遗址公园、张棉驿驿站文化园和云凤山风景名胜区、关山风光大道、丝绸之路关陇古道为节点的“六园一区两大道”旅游产业开发格局。设计文化游、红色游、生态游、乡村游等旅游品牌线路,开展旅游强县、旅游名乡名镇名村创建,引进旅游投资公司,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房车旅游。强化经营旅游观念,指导完善旅行社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推介、引导游客“上关山、下张川”,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特色文化旅游区。

  文化旅游融合产业布局

  一条主线:建设丝绸之路特色文化旅游区。

  三大品牌:打造以音·舞·诗《关山月》、张家川“花儿”、 回乡风情园和宣化冈等为主的回族文化品牌,以关山风光大道、丝绸之路关陇大道、云凤山风景名胜区等为主的生态旅游品牌,以马家塬战国遗址、秦亭遗址和“历史再现”工程等为主的历史文化品牌。

  四个基地:创建全国回族民俗文化基地、伊斯兰文化研究培训基地、丝绸之路秦戎文化挖掘研究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展示基地。

  五大文化旅游商品:清真食品、医药制品、皮毛制品、民族饰品、文化文物仿制纪念品等。

摄影相关图片
渭河风情线夜景(图) 新阳镇万亩杏林花海(图) 陇城镇(图) 武山县清池韭菜基地(组图) 梅江村(图) 武山县大南河流域蔬菜生产基地(图 天水 纸鸢飞舞春来到(图) 我要去天水了!(图) 春祭伏羲活动圆满落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