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花儿"(一)
马小平

真情流注的"花儿"音乐,美轮美奂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时代特征。2011年7月,张家川成功的把音舞诗《关山月》搬上舞台。《关山月》的成功上演,不仅提升了张家川对外的良好形象和知名度,进一步激发全县人民奋发进取奔小康,永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县的崇高荣誉感,而目挖掘和传承了张家川民族文化遗产,弘扬了民族优秀文化,使张家川"花儿"又重新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13年12月,张家川"花儿"《关山花儿会》参加了在呼和浩特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并荣获三等奖;2014年1月,张家川"花儿"《十对花》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民间春节文艺晚会,并荣获优秀奖;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根据张家川“花儿”的音乐元素创作的回族少儿舞蹈《春晓》, 在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主办的“祝福祖国?放飞梦想”2014中国青少年宫文化艺术节上获得银奖;2014年12月,张家川"花儿"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花儿"是一门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是一种民间口头文学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独特艺术形式,深受回,汉人民喜爱。张家川"花儿"在民间已经传唱了数百年之久,流传范围遍及全县。张家川"花儿"在格律,调式上有其独特的个性,曲调高亢,悠扬。其最大的特点是以老百姓的日常口语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以生动,形象的比兴起句,结构以四六句为主,曲令有百十种之多。

由于张家川县独特的地域特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县域内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张家川"花儿"。经省,市民俗民艺专家近年来的多次考察和论证,张家川"花儿"从行腔,唱调和风格上有别于"河州","洮岷"两大流派,独树一帜。它与临夏"花儿"在格律,形式,结构,调式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独特的个性,以羽调式,徵调式最为常见,在部分词汇中渗入了"小曲"的音韵,曲调高亢嘹亮,委婉动听,音乐跌宕起伏,令人爽心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