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张家川县长马中奇调研扶贫攻坚等工作(组图)
(2015-4-3 11:11:56)  来源:张家川县新闻中心 作者:苏晓东  打印本页

  4月2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马中奇深入闫家乡车古村、县职业中学,调研东部基础母畜繁育示范区建设、致富技能培训及扶贫攻坚工作。县委农工部、扶贫办、畜牧局、劳务办等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

  张家川县恭门、平安、闫家、马鹿四乡镇地处东部关山林缘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全县扶贫攻坚的主战场。2014年初,县委、县政府结合全省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在充分考虑该区域丰富的饲草资源和悠久的畜牧养殖历史优势后,经过调研论证,决定将牛羊养殖业作为当地主要的富民产业来抓,扎实推进东部基础母畜繁育示范基地建设;县财政投入1250万元,选择东部养殖基础较好的25个示范村,高标准建立村级产业发展扶贫互助协会。目前,25个示范村已组建了扶贫互助协会,共发展会员1238人,互助资金总量1793.6万元,购进基础母牛2020头。

  在闫家乡车古村,优质的天然草场为这里的群众发展养殖提供了便利,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牛,少则四、五头,多则上百头。七旬老人黎文学和老伴儿精心饲养的17头母牛,供养着两个小孙子上学。面对2006年儿子因车祸去世和后来儿媳的改嫁,养牛成为了黎文学一家四口维持生活、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多亏了这两年县上的好政策,养牛既有补贴、又有贷款。去年,村里成立了扶贫互助协会,我贷了3万元,买了几头母牛,如今养到了17头…”在黎文学的牛圈里,县领导与老人交谈询问养牛的行情。

  东部基础母畜繁育示范区建设启动以来,闫家乡抢抓发展机遇,以车古、花山、朝阳、大场、三友等10村为畜牧产业片带村,通过扶贫政策扶持、互助资金投入、养殖技术培训方式,大力发展养殖场和规模养殖户。至年底,全乡新建养牛场2处,新增牛存栏2517头,发展10头牛以上养殖户47户。“这两天几头牛的奶下来了,我大概看了下有8头,估计再过一月多时间就能下牛犊了。”望着自家的牛肚子越来越大,黎文学欣喜地笑了。

  调研中,马中奇指出,当前中央和省市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工作。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扶贫攻坚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把扶贫攻坚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抓在手上。作为全县东部基础母畜繁育示范乡镇和扶贫攻坚主战场,闫家乡既有着独特的自然优势和深厚的畜牧养殖群众基础,更面临着扶贫攻坚的艰巨任务。下阶段,闫家乡及扶贫、畜牧等相关部门要结合贯彻落实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意见精神,抢抓全县东部基础母畜繁育示范区建设机遇,切实找准扶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的双向结合点和支撑点,采取科学扶贫、精准性扶贫的办法,鼓励扶持更多群众发展牛羊规模养殖产业;要以村为单位,进一步明确扶什么、怎么扶等具体办法,集中资金、集中技术,大力扶持发展畜牧养殖互助合作社,让畜牧养殖真正发展成为东部林缘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撑。

  去年底,县委、县政府广泛调研清真餐饮业发展后提出将清真餐饮“伊香拉面师”培训纳入县职中重点培训科目,积极开展清真餐饮服务业培训。在县职业中学,县领导与学校负责人交谈了解培训班有关情况。马中奇要求,县职中及县劳务办要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加强致富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将“伊香拉面师”培训作为全县一项重要的扶贫扶智新举措,强化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争取尽快启动培训班招生等工作。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你梦中的桃花源(图) 烟铺大樱桃含苞待放(图) 又是“天水蓝”(组图) 让人陶醉的梦幻“天水蓝”(图) 春到天水 杏花白 菜花黄(图) 天水十大古街区(组图) 春到天水 玉兰花开(图) 让我带你看天水的“颜色” 天水就是这么“任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