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2014年,张家川县围绕强基础、兴产业、惠民生的工作主线,县域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近期,张家川县新闻中心将推出《绚丽张家川》系列报道,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张家川县2014年在项目建设、民生工程、富民产业等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新经验,进一步激励全县上下为实现张家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再创佳绩。
打造现代畜牧业新样板
——张家川县畜牧产业发展纪实

张家川县是陇东南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畜牧养殖业在全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是以肉牛肉羊和母畜繁育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具有明显的传统优势、区位优势和民族特色优势。近年来,该县把发展牛羊规模养殖作为全县三大富民产业来抓,按照全县畜牧产业发展“22445”总体思路,成立了市场化运作的畜牧业投资担保公司,搭建了农村妇女养殖贷款担保平台,畜牧业呈现稳步发展态势。至目前,全县各类畜禽饲养量达166.87万头(匹、只),发展龙头企业4家,创建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小区)13个。
“我县畜牧业的发展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离不开地理位置优势,但更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在政策上的支持。”县畜牧局局长铁宝禄曾说。在近几年里,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提出了争创国家级特色肉牛产业大县发展目标,出台了《张家川肉牛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关于大力发展畜牧规模养殖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畜牧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免费防疫、免费改良、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完善互助基金等措施,不断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良种母牛繁育、饲草料开发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畜牧业发展专项金,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养殖小区等经营实体,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畜牧业科学发展。

对于畜牧产业发展来说,政策支持和示范带动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正如马鹿乡龙口村党支部书记杜存祥说的那样,老百姓才不管你政策宣传的有多好,他们只看你养牛养羊挣钱了没有,发展壮大了没有。该县在政策大力支持的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投资1.465亿元创建了两大产业园区,其中投资8700多万元建设现代畜牧产业园区;投资5950万元建设完成东部基础母牛繁育示范区,在25个示范村成立了畜牧产业发展扶贫互助协会,引进基础母牛5900头,新建牛改点16个,示范区内存栏基础母牛4.5万头,良种化程度达到95%以上。
发展规模养殖更需要转变生产方式,张家川县按照“335”现代农业推进计划和畜牧养殖“五化”的要求,兴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123个;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累计创建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场(小区)9个;积极发展养殖专业村和规模养殖户,累计发展各类养殖专业村90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3780户;大力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各类畜牧养殖专业协会21个。

夯实现代畜牧产业发展基础需要广辟饲草资源和不断强化科技推广。张家川县大力开展人工种草、秸秆青贮和草原监理等工作,多方位开发饲草资源,按照《张家川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方案》,年发放牧草种籽24吨,化肥72吨,草补资金240万元;年推广种植优质牧草10万亩,其中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3万亩,一年生牧草7万亩。每年新建各类青贮窖3万立方米,青贮氨化饲草5万吨,全县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50%。坚持按照“引、繁、育”结合的原则,引进优良品种,杂交改良地方品种,提升品种质量。全县共建成黄牛冻配改良点30个,绵羊改良点25个,年冻配改良黄牛2.8万头以上,改良绵羊1.6万只以上,牛羊良种率分别达到95%和90%。饲草资料的极大丰富和科技养殖的大力推广应用,为张家川县现代畜牧产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和发展后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