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富民产业】张家川八举措推动母牛繁育产业发展(图)
(2014-11-21 16:01:58)  来源:张家川县新闻中心 作者:沈维民  打印本页

  开栏语:近年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结合县情,大力发展清真餐饮服务业、牛羊规模养殖业和皮毛加工贩运业三大富民产业,不断拓宽群众脱贫致富渠道。“三大富民产业”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86.6%,已经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今起陆续推出《富民产业》系列报道,展示“三大富民产业”的勃勃生机,进一步引领全县群众发展“三大富民产业”,走小康之路。

  张家川八举措推动基础母牛繁育产业迅猛发展

  张家川县是陇东南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畜牧养殖业在全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是以肉牛肉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具有明显的传统优势、区位优势和民族特色优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牛羊规模养殖业作为全县三大富民产业来抓,按照全县畜牧产业发展“22445”总体思路,八项举措全力推进东部基础母牛繁育示范区建设,全县畜牧业呈现稳步发展态势。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责任机制。始终坚持把发展畜牧产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和农业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畜牧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张家川现代畜牧产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张家川县东部基础母牛繁育示范区建设方案》、《张家川县肉牛产业发展规划》和《张家川县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方案》等6个产业发展规划和方案。成立了市场化运作的张家川县畜牧业投资担保公司,搭建了农村妇女养殖贷款担保平台。不断健全县乡村三级责任网络,将畜牧产业开发列入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内容,实行绩效挂钩,严格兑现奖惩,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技术人员包点抓的工作格局。

  出台优惠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在连续两年获得“全省肉牛产业大县”称号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深入现代畜牧产业示范园区、东部基础母牛繁育示范区和养殖场(小区、大户)进行调研,立足县情,提出了争创国家特色肉牛产业大县发展目标。县上先后出台了《张家川肉牛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和《关于大力发展畜牧规模养殖业的意见》等扶持畜牧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免费防疫、免费改良、免费种草、直接补助、以奖代补、专项贷款、贷款贴息、完善互助基金等措施,不断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良种母牛繁育、饲草料开发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畜牧业发展专项金,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等经营实体,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畜牧业科学发展。

  创建产业园区,发挥示范作用。坚持把创建畜牧业示范区作为提升全县畜牧产业整体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培育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科学合理地制定规划,不断加大资金技术支持,两大示范园区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投资1.465亿元,其中:现代畜牧产业示范区建设完成投资8700多万元,兴建以饲草种植加工、肉牛肉羊育肥、活畜交易和屠宰加工为主的畜牧养殖场(小区)和龙头企业12个;东部基础母牛繁育示范区建设完成投资5950万元,在东部6乡镇25个示范村成立了畜牧产业发展扶贫互助协会,引进基础母牛5900头,新建牛改点16个,示范区内存栏基础母牛4.5万头,良种化程度达到95%以上,“张家川红花牛”核心群得到有效巩固。

  转变生产方式,发展规模养殖。按照全县“335”现代农业推进计划,将牛羊规模养殖业作为重点工作,进一步转变生产方式,发展规模养殖,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一是严格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防疫制度化、生产规范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全力兴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全县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123个。二是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累计创建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场(小区)9个。三是积极发展养殖专业村和规模养殖户,累计发展各类养殖专业村90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3780户。四是大力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各类畜牧养殖专业协会21个。

  广辟饲草资源,夯实产业基础。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大力开展人工种草、秸秆青贮和草原监理等工作,多方位开发饲草资源。一是全面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按照《张家川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方案》,年发放牧草种籽24吨,化肥72吨,草补资金240万元。二是大力推广人工种草。年推广种植优质牧草10万亩,其中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3万亩,一年生牧草7万亩。三是加强秸秆饲料化利用。每年新建各类青贮窖3万立方米,青贮氨化饲草5万吨,全县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50%。

  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紧抓国家加强城乡统筹、实施大规模支农惠农项目的有利契机,立足资源优势,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围绕种畜禽良种繁育推广、新技术推广、规模养殖、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监测等方面,及时与上级部门对接,谋划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全县畜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2013年争取到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肉牛产业项目、“菜篮子”项目、草原生态补奖项目等各类畜牧产业项目15个,共争取到国家和省市县投资1723.65万元,有力地助推了畜牧产业发展。同时,通过坚持外引和内联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招商引资行动,吸引了嘉禾草业公司等一批适合我县产业发展,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型畜牧龙头企业入驻畜牧产业示范园区,发挥资金和技术优势,带动全县畜牧业科学跨越式发展。

  强化科技推广,提高生产水平。牢固树立科技创新理念,着力在技术推广体系上下功夫,坚持按照“引、繁、育”结合的原则,引进优良品种,杂交改良地方品种,提升品种质量。全县共建成黄牛冻配改良点30个,绵羊改良点25个,年冻配改良黄牛2.8万头以上,改良绵羊1.6万只以上,牛羊良种率分别达到95%和90%。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培育出的“张家川红花牛”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地标产品,张川县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伊味思”清真牛肉系列产品获得省级知名商标。同时,结合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加大了肉牛肉羊高效饲养、优质牧草种植、秸秆青贮、疫病防控、养殖污染物治理等方面的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一线,以畜禽养殖密集区为重点,积极开展以动物防疫、畜禽改良为主的新技术推广工作,加大畜牧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力度,畜牧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加强疫病防控,保障产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技、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24字方针,不断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充实应急物资库,全面落实 “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制度,采取集中免疫注射与月月补免相结合的方式,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均达到100%。加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和畜产品安全保护力度,严把产地、市场、运输、屠宰等环节,有效防制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确保了畜牧业生产安全。

摄影相关图片
葫芦河生态公园 渭河风情线 麦积山温泉度假酒店(图) 石门秋色醉游人(图) 深秋的麦积山多彩多姿(图) 走进古坡赏秋雪(图) 航拍武山水帘洞 关山秋正浓(组图) 航拍武山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