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富民工程】张家川:清真餐饮业挺起“腰杆子”(图)
(2014-11-14 14:35:46)  来源:张家川县新闻中心 作者:苏晓东  打印本页

  开栏语:近年来,张家川县出台了支持清真餐饮业发展意见,实施了清真餐饮服务业“百千万”工程,清真餐饮服务业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51%以上,已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今起陆续推出《富民工程》系列报道,领略张家川清真餐饮业发展的勃勃生机和内在原因,进一步引领全县群众打清真餐饮之牌,走小康之路。

政策金融驱动 清真餐饮业挺起“腰杆子” 

  现如今,行走在张家川县城乡农村,“开饭馆、当老板、挣票子”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东家谁谁谁外出“开馆子挣大钱了”,西家的儿子在北京“当大老板了”,议论的那股热劲儿不亚于当年龙山皮毛业兴盛时的景象。据统计,目前张家川县清真服务餐饮业已遍布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20多个省会城市和200多家中小城市,清真餐饮经营店13000家,实现年创收8亿元,清真餐饮服务业收入已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1%。

  张家川清真餐饮业发展,固然有当地群众善经营、长餐饮的优势,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政府的政策金融驱动确在其中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2012年初,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号角在张家川大地吹响。县委、县政府响应省委号召,紧盯“为民富民”这一根本宗旨,经过广泛走访调研,最终决定将清真餐饮业作为发展民族县域经济、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最现实的头号富民产业来抓,相继制定出台《关于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大力发展清真餐饮服务业的意见》和金融扶持清真餐饮业大发展的政策,助推实施清真餐饮服务业“百千万”工程。

  金融支持的具体政策是:有效依托“双联惠农贷款”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对县域外发展清真餐饮业资金短缺的群众,每户给予5-10万元的信贷支持;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20万元的财政预算用于清真餐饮品牌建设、宣传推广、外出人员维权等方面;县财政对达到清真餐饮店“四统一”要求的经营门店,一次性给予1万元的资金奖励。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全县共为1998户发放担保贷款9362万元。其中,1732户群众利用贷款创办清真餐饮店1700家、宾馆32家,年均创收1.52亿元。

  “品牌联动是助推企业跨越发展的重器”。张家川清真餐饮业有悠久的传统,广大穆斯林素有善经商、长餐饮的传统优势,加之 “清真食品天然品质、清真品格”,为继续做精做优清真餐饮业,打响张家川清真餐饮品牌提供了独特的资源和人文优势。鉴于上述原因,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突出民族特色,主打清真品牌。先后成功注册“张川伊香拉面师”、张川烤饼、张川炒面、张川小吃等清真特色食品品牌。同时,鼓励个人、协会或乡村组织注册清真餐饮品牌,注册费用由县财政承担,品牌所有权归注册人所有。目前,张家川清真知名餐饮品牌已达14个。仅在首都北京就涌现出“中国马艾萨牛肉面”、“习连汇”等知名清真餐饮连锁品牌,其中“马艾萨牛肉面”发展连锁店12家、“习连汇”8家。

  在北京著名的饮食一条街牛街经营“天天拉面馆”的张家川人马生龙,目前年利润60余万元。在接受甘肃人民广播电台《960新闻故事》栏目采访时,这位被张家川在京清真餐饮业内誉为“牛街大树”的回族青年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时深有感触地说:“家乡县委、县政府近几年出台的鼓励发展清真餐饮业的优惠政策,非常给力,让我们这些在外从事清真餐饮业打拼的张家川人非常有信心,张家川清真餐饮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回想张家川近几年清真餐饮业的迅猛发展,始终有一股力量在助推其向前。政策驱动,使在外从事清真餐饮业的张家川人挺起了“腰杆子”。

摄影相关图片
葫芦河生态公园 渭河风情线 麦积山温泉度假酒店(图) 石门秋色醉游人(图) 深秋的麦积山多彩多姿(图) 走进古坡赏秋雪(图) 航拍武山水帘洞 关山秋正浓(组图) 航拍武山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