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鹿乡宝坪村,有一位头脑灵活,勤俭持家,朴实善良,干起农活不怕累能吃苦,靠勤劳的双手过上好日子的哈萨克族妇女——帕其古丽。
帕其古丽与王小红在新疆打工时认识,并喜结良缘。她和丈夫结婚后,一起养过牛羊,种过地,开过小卖部,收过中药材,贩过粮食,承包过工程等,但都没有挣上钱,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为了改变现有的状况,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自身的价值,她抢抓县上这几年发展种养业的机遇,重新拾起早已放在一边的种植中药材和汉麻的技术,在家人的支持下,于2007年开始了自己在种植行业的创业生涯。
帕其古丽和众多农村青年一样,过起了靠种地为生的农民生活。与帕其古丽谈话中了解到,马鹿地处关山脚下,高寒阴湿、昼夜温差较大,加之坡地、荒地、盐碱地较多,非常适宜种植汉麻。为此她依靠独特的气候特点和水质特性,在宝坪一带积极流转土地,努力发展汉麻种植业。
种植汉麻工序多、费时费力,非常吃苦,为节省开支,她一直没有雇人,所有的活都是她们家人自己来干,她每天得早早地起床,先去地里干一阵子活,然后到中午回家做饭,吃完后顾不上休息,又要赶到地里。由于她的勤劳,她家种植的汉麻长势格外好,她的大麻种植就实现了开门红。
帕其古丽说:“我们的创业道路很艰辛,先后经历过好多次失败,都是初期经验不足、资金技术不足,后来我们夫妻在做汉麻种植之前,认真分析现状,坚持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努力学习科学种植技术,由于肯下苦功钻研,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边学边实践、边总结,随着种植经验的不断积累,汉麻发展始见成效,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现在帕其古丽夫妇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技术都毫无保留的与村民们分享,当种植户遇到技术难题时,她们总是详细询问,耐心讲解,多方指导。在她的带动下,现如今,邻居们也掌握了科学种汉麻技术,每年靠种汉麻有着不错的经济收入。
丈夫王小红给我们算了一笔帐,一亩汉麻平均产麻籽75公斤、产麻皮65公斤、产麻杆100公斤,一公斤麻杆1.5元、一公斤麻皮28元、一公斤麻籽6.5元。这样下来,一亩地创毛收入2000多元,种植四五亩汉麻每年就能收入一万多元。
帕其古丽家现在生活富裕了,不但将老家重新翻修了一遍,而且在城里也住上了商品房,不但家里装修的非常现代,而且也有了自己的私家车,不但自己家富了,而且也带动了一大批群众走上了致富路,让人们都羡慕不已。
帕其古丽从不骄不躁,安于现状,她准备进一步扩大汉麻种植面积,朝着规模化方向不断发展,让自己,让村民们,让整个村都富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