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走基层】龙山镇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图)
(2014-9-5 10:47:05)  来源:张家川县新闻中心 作者:马小龙  打印本页


龙山镇冯塬村新建的简易泼水桥方便了当地群众出行


  张家川县龙山镇冯塬村建成不久的简易泼水桥让当地群众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夏收中省心省力不少。“以前,群众的家在河这边,地在河那边。河两边的水泥路走的稳稳当当,但是过河时就犯难了。因为没有桥,不论是架子车还是拖拉机,无论是车上载着小麦还是化肥,过河总是一件让庄稼人提心吊胆的事情。”9月4日,在龙山镇冯塬村采访时,与笔者同行的龙山镇干部石照刚如是说。

  龙山镇最主要的河流之一南河,自东向西绕冯塬村而过,把当地群众的居住地和耕地“划”得一清二楚。因为资金以乡村干部认识等原因,多年以来,连接河两岸的除了等距离放置在河水中的大石头外,别无它物。冯塬村的群众曾多次找村上和镇上,提出帮助解决过河问题的诉求,但是每次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渐渐的,河水不仅“划断”了村民院落和田地的路,也疏远了冯塬村群众和龙山镇党委政府的感情联系。

  就在冯塬村群众对过河已经不再奢望的时候,今年年初,龙山镇一句“强基础”的口号,再次燃起了冯塬村群众寻求镇政府帮助解决过河问题的热情。5月份,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冯塬村党支部通过牵线搭桥、积极争取,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县上为冯塬村争取到4万元的专项建设经费,帮助建成了冯塬村泼水桥。

  “什么是实事?我们老百姓能踏踏实实地过河就是实事。虽然泼水桥修的很简陋,但是很实用,确确实实解决了我们出行的大事,换来的是我们对村上和镇上真诚的感谢。”走访冯塬村时,村民张国涛说。


龙山镇利用荒山沟壑建成垃圾填埋场解决了当地群众处理生活垃圾的问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好不好,党员干部是关键。龙山镇在抓“一把手”、“一把手”抓的基础上,结合中央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专题研究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和基本能力的“三基”建设问题,通过抓“三基”强“三基”,激活党组织基层“末梢神经”,下大力气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为了整治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毛病,龙山镇进一步明确和严格了乡领导干部和联点单位结对帮扶工作的要求,采取了组织专门工作组驻点、选派“第一书记”等措施,对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毛病动“真格”、下“猛药”。截至目前,全镇共选派“第一书记”17人,调整村党支部书记1名,对全镇44名党组书记和68名党务工作者进行了集中培训。通过整顿,有4个基层党组织面貌实现了良性转化。

龙山镇新落成的南河大桥

  为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龙山镇不断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联系户制度。通过制度引导、约束,全镇领导干部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访千户”活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深入体察民情民意,身体力行 “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日志”、“民情台账”和“阳光村务”,通过现场办公、上门服务等方式,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呼声和需求,竭力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

   “锦上添花的事情让别人去做,我们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这是龙山镇党委书记杨茂针对农村工作的一句口头禅,也是龙山镇践行群众路线的真实写照。在龙山镇轰轰烈烈开展的“百名干部访千户”活动中,镇上共找到类似冯塬泼水桥这样的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21项。

  “镇上共谋划农村致富项目4个,争取帮扶资金320万元。全镇20个行政村,在这次百名干部访千户活动中,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这些实惠大到垃圾填埋场,小到泼水桥,只要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龙山镇一个也不落下。”龙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金海如是说。

  笔者从张家川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龙山镇还多渠道筹集资金300多万元,帮扶20个行政村新建便桥8座,大型桥梁2座,硬化村组“断头路”近2公里,安装路灯近百盏……龙山镇激活“神经末梢”,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正在不断被打通。


正在修建的大桥

摄影相关图片
“花牛苹果”红了(图) 蓝天·白云·麦积山(图) 走进晚霞湖赏荷花(图) 环湖赛第十赛段 环湖赛第九赛段 探访秦州五台山(图) 麦积山植物园郁金香(图) 走进颖川河开发区(图) 秦安何湾桃花景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