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大查大比】张家川教育迈向新征程(组图)
(2014-8-28 9:03:57)  来源:张家川县新闻中心 作者:马小龙  打印本页

  编者按:为了全面掌握今年全县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全县各级党政组织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准确评价各乡镇、各部门工作实绩,找准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快各项工作进度,8月20日—22日,张家川县在15乡镇和21个部门范围内开展以“查工作进展、比规模质量;查工作水平、比特色亮点;查工作谋划、比发展后劲”为主要内容的“大查大比”活动。

张家川教育迈向新征程

  近年来,张家川县坚定不移地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提出民族教育三年大发展目标,通过实施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提升“8+2”工程,全县教育基础建设从全市最差一跃成为全市最好,同时全县努力把教育资源做优,把农村薄弱校做强,使全县教育事业进入了历史上发展的黄金时期。

  付出就有回报,2014年,张家川县高考各类本科上线626人,应届生本科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随着教育三年大发展目标的实现,张家川翻开了教育史上新的一页,开始迈向新的征程。

  今年以来,张家川启动实施了学前教育建设项目、校安工程建设项目、普通高中建设项目等六类48个项目,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不断改善;加强中小学教育教育管理,全力提升高中教育质量,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制定出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进退流转机制、校长队伍培养选拔流转机制、各级各类学校考核评价机制和教育优先发展保障机制“五大机制”。

  为强化党政主导,促使责任落实到位,张家川县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内外联动、齐抓共管”的教育工作格局和责任体系。先后制定出台了张家川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发展规划、标准化建设方案、督导评估实施办法等一整套制度办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全县各级政府把优先发展教育摆在第一发展战略的地位进一步确立,教育投入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投入。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对照教育资源配置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值、计算机台数、图书册数、师生比等核心指标,缺什么、补什么,下狠功夫,啃硬骨头,强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同时,根据全县各乡镇经济支撑能力普遍较弱的现实,特别注重处理好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提高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力争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

  在教育项目建设方面,张家川县实施了县二中校舍安全工程、教师周转宿舍、15个乡镇初中学校食堂、15个乡镇幼儿园、县一中图书馆等项目建设,累计投资4.87亿元。新建、改扩建、维修加固川王小学、恭门中学等校舍36所,消除危房面积2.07万平方米。

  张家川县教育事业还得到社会各界的帮扶,共争取价值800多万元的省、市中小学教育装备、图书配备、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等,配发图书28万册,配置中小学教学仪器和现代远程教育设备386套。争取国内外慈善机构、民间组织捐资捐助,累计利用慈善资金1000多万元。

  县上还在教师选配、装备调配等方面进一步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先后有400多名教师补充到农村中小学教学岗位。先后为21所基层农村中小学校配备了多媒体网络教室,逐步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有力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此外,张家川县努力突破发展瓶颈,实施特殊扶持政策。张家川义务教育底子薄、欠账多、水平低,在促进均衡发展中面临着比其他县区更多更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为此,县上尤其重视在薄弱环节和制约瓶颈上下功夫,按照“雪中送炭、抬高底部、倾斜薄弱、补齐短板”的思路,摸清底数,一校一策,精心组织实施。针对基础设施建设、特殊群体教育等问题,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重点解决突出问题。

  随着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提升“8+2”工程的完成,张家川县加强学习交流,确立科学发展理念,准确把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意义和深刻内涵。通过优化布局结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学区化管理、优质资源共享等措施,切实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择校热、大班额、乱收费等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改革教育管理方式增活力,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积极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采取提高待遇、评定职称倾斜、规定任教经历等多项措施,吸引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准入机制,扩大特岗计划规模和范围,提高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乐教从教。

摄影相关图片
“花牛苹果”红了(图) 蓝天·白云·麦积山(图) 走进晚霞湖赏荷花(图) 环湖赛第十赛段 环湖赛第九赛段 探访秦州五台山(图) 麦积山植物园郁金香(图) 走进颖川河开发区(图) 秦安何湾桃花景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