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哎,峡口的清水着哗啦啦淌,哎,哗啦啦流进了乡亲的家吔!”这是曾经备受缺水困扰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群众创编的一首“花儿”,唱出了张家川回汉群众对该县近年来实施的饮水安全惠民工程的感恩之情。

张家川县是陇东南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县域内自然条件差,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部分乡镇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普遍含氟量超标,缺水地区群众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畜驮人背取水吃,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水,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据2005年全国农村饮水安全调查评估,全县饮水不安全人口为20.1万人。
为切实解决饮水难这一问题,近年来,张家川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化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抢抓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实施饮水安全工程的大好机遇,立足县情实际,按照规划先行、建管并重、强化保障的工作思路,通过不懈努力,建成了六大跨乡镇、跨流域的集中供水工程,累计解决了全县所有乡(镇)的184村3.2万户19.4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占全县不安全人口20.1万人的96.7%,占全县农村31.07万人的62.6%,工程通村率达到100%,工程入户32037户,入户率达到82%,安全率达到96.7%,基本上实现了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化。

而现在张家川县虽告别了群众肩挑畜驮、集雨饮水的历史,但群众备感水的珍贵,也备感党的恩情。村民们激动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这一个个水龙头就像给家家户户配了一个壮劳力,从今往后家里的壮劳力可以放心外出打工挣钱去了。”还有的村民说:“现在好了,县上为我们从几十公里外的地方穿越十来座高山、几十道深沟,引来了几辈子人盼都盼不到的自来水,我们还有啥满足不了的,只有甩开膀子治穷致富才能对得起政府的关怀。”
是啊,村民们怎能忘记党的恩情呢?张家川县大多乡镇山大沟深,地质复杂,有些饮用水源不但含氟量超标而且缺碘,人若长期饮用这样的泉水,将会造成弱智、聋哑、侏儒等疾病。而如今,张家川回、汉群众饮用上了安安全全、干干净净、清清亮亮的饮用水,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和交口称赞。
“清凉凉地甜水者哎哟,上呀山来吔……”为此,他们以自己最喜爱的方式,传唱并创作花儿,歌颂党的恩情,欢快的歌声在自治县的上空久久回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