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走基层】张家川农民刘孟新的书画人生(图)
(2014-8-14 11:26:12)  来源:张家川新闻中心 作者:窦苗苗  打印本页

  (刘孟新写书法)

  今年58岁的刘孟新,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农民,靠多年来的自学领悟,他的绘画、书法已自成一派,并受到了很多书画爱好者的喜爱。

  (刘孟新展示四吊屏)

  勤学苦练

  刘孟新,真名叫刘斌,刘孟新是他的笔名。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龙山镇榆树村人。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提起他对书画艺术的爱好,刘孟新告诉笔者,他的书法启蒙老师实际是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有写毛笔字的习惯,于是他小时侯跟上父亲练毛笔字。由于家里穷,没钱买墨汁和宣纸,他就省吃俭用,用毛笔蘸着水,在家里的院子里练习写毛笔字,从没有间断对书法的学习和临摹。在他上高中时,由于作文写的好,受到语文老师的表扬,老师还表扬他的毛笔字写的好,受到激励后,他便爱上了书法,像着了魔似的,一发而不可收。他更加的勤于练笔,并不断鼓励自己,数十年如一日,从没间断。

  当笔者问起他是什么力量,让他数年如一日对书法“执迷不悟”,并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他坦言说:“处处留心皆学问,透过现象看本质,人不仅仅是活在物质的生活里,更重要的是活在精神的世界里,若无精神支撑人将成为空虚、麻木的行尸走肉。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关键是处于人生低谷,要学会自己鼓励自己,这十分重要!有梦想,人生才有意义!”

  在继承传统书法上,他脚踏实地,勤学苦练,临摹名家法帖,在艺术风格上,他追求返璞归真、淳朴自然,雅俗共赏。书画艺术是相通的,近几年刘孟新又开始研习中国山水画,为了写生,他常常翻山越岭去发现生活中的大美、名山大川、田园农舍,巍巍关山的秀美风光和山山水水都成了他创作的源泉。

  几十年来,他痴心不改,在书画艺术的天地里耕耘探索,就这样一路走来,他的山水画以及书法都形成别具一格,给人的印象是气韵灵动,不艳不俗,意境清新。

  (儿子和孙子看刘孟新拉二胡)

  多才多艺

  为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1997年,刘孟新在龙山镇开办了自己的玻璃店。为商店、村里的板报、学校教室等地制作玻璃画、宣传画。并走乡串户,张家川西部乡镇农户的家中几乎都有他的玻璃画作。他告诉笔者,19岁开始他就在自己家门贴上自己书写的对联,帮邻居义务写对联。春节时家家户户贴的对联都是刘孟新的“作品”。到后来,他干脆给玻璃店更换了名字叫 “聚墨斋”,以前开玻璃店是为了生计,现在更换名字,是想要显得更加文雅一些,叫聚墨斋的意思就是喜欢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可以经常在我的小铺子里来聚会,我们切磋书画艺术。

  自学成才的刘孟新不光热爱书画艺术,他更加热爱秦腔艺术,他认为秦腔艺术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每当他苦闷时,他就会用板胡拉一段秦腔曲牌,拉出他的喜怒哀乐。如今,他白天在田地里劳动,晚上就去村里参加秦腔自乐班的节目排练。他不光会拉板胡,二胡也会拉,现在还打扬琴。

  (刘孟新贴在门棂上的画)

  书写人生

  刘孟新的绘画、书法创作,一直靠的都是自学,基本上没拜过老师或受过专业培训。据笔者所知,刘孟新自学成才主要靠多年来的勤学苦练,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如今,他的书画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刘孟新笔下的关山,浑厚苍拙,笔墨雅致,群峰叠嶂,蕴含着自然造化之美,他对家乡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的深情融入到了那清新自然、情韵连绵的画中,唤起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在刘孟新的家里,笔者发现,上房的窗台上,院子里都挂的是他的山水画,连上房门的左右两侧配的都是他的画作。

  据刘孟新介绍,他每年用在书法、绘画的时间约占三分之一,也能挣到1万多元的收入。其余时间就在家做农活。他告诉记者,儿子和媳妇都在外面打工,自己在外面写字绘画的收入就保证家里开支。

摄影相关图片
蓝天·白云·麦积山(图) 走进晚霞湖赏荷花(图) 环湖赛第十赛段 环湖赛第九赛段 探访秦州五台山(图) 麦积山植物园郁金香(图) 走进颖川河开发区(图) 秦安何湾桃花景观(图) 天水 一座宜居宜的城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