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张家川县二中走农村高中教育特色化发展之路(图)
(2014-5-23 15:20:46)  来源:张家川县新闻中心 作者:马小龙,马德海  打印本页

  【开栏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近年来,张家川县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民族教育事业投入力度最大,实施教育惠民工程最多,教育发展变化最大的时期。随着张家川教育工作“五大机制”的逐步建立,本网将推出《众手浇开幸福花》系列报道。从不同层面解读教育工作的成功做法,让广大群众从中感受到教育优先发展带到的好处,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促进张家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众手浇开幸福花】

  张家川县二中走农村高中教育特色化发展之路

 

  近年来,随着张家川县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农村家庭选择让孩子前往城区接受教育成为一种趋势。没有可供挑选的生源,教学设备谈不上一流,这些困难一度使得位于龙山镇的张家川第二高级中学出现了生源危机。就在这样没有任何资源优势的条件下,为了破解生源难题,走出办学困境,县二中选择走农村高中教育特色化发展之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抓行为习惯养成,注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让德智体相互融通促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农村高中教育。

  资料图:市第四届运动会篮协杯篮球赛

  县二中校长马治国对学校的转型深有体会。在他的记忆里,学校开始走出生源危机起源于对学生进行生活、健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体育被选作突破口,因为体育可以影响学生各个方面的成长:训练学生敢于吃苦的精神和拼搏的勇气,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要求学生课间操、走步一丝不苟,整体协调,帮助学生改变行为随便、做事马虎的不良习惯;组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注意相互配合,使他们逐渐增强集体意识,养成热爱班级、维护集体利益的自觉习惯。

  资料图:市四运会青少年篮球赛

  “2010年开始,县二中的生源数量进入低谷期,城区优质教育资源8+2工程,让全县高中的教育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位于城区的高中在硬件、师资、生源等方面占尽先机。生源危机犹如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了二中全校教职员工心头。”马治国说,虽然这两年县二中的办学条件也在逐年提高,办学理念也日趋成熟和科学,但是难免张家川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也在逐年加剧,学生都希望去城市中心读书,生源危机随之而来。既然不想坐以待毙,那么该如何走出困境?县二中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引以为豪的体育项目上,通过体育,打出吸引学生进校的金字招牌。

  看县二中的篮球赛、乒乓球赛,既是感官享受,又是精神“兴奋剂”:每个学生都洋溢着一种青春的生动气息。学校的要求是:全员参加一个不落,只要学生喜欢运动,就让他参加相应的兴趣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体育运动,既“提神”又可以舒解紧张与压力,还能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即使在紧张备考的高三年级也要保持一定的运动量。

  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使这里学生们的体能得到显著增强。近三年在全县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荣获张家川县第6、7届“园丁杯”篮球赛冠军,蝉联该赛事“7连冠”;张家川县第一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子篮球赛冠军;天水市第三届中学生运动会男子篮球赛亚军,被授予“阳光体育先进学校”称号;天水市第四届运动会男子篮球赛冠军,被甘肃省体育局授予“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张家川县二中一直将年年高考取得的好成绩归功于这种体育“加油”制度——由此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体育促进智育的关系:学生把通过体育锻炼产生的良好身体、精神状态带入课堂,把体育锻炼中养成的良好习惯迁移到学习之中;脑体平衡直接提高了学习效率。加上学校管理和教学方面诸多措施的跟进,最终收到的是令人欣慰的成绩。

  素质教育不是不讲考试成绩。2013年县二中总录取率超过95%。在县二中,养成教育、教学管理、校园环境三管齐下,绝大部分学生到毕业时都能被整体氛围所感染和熏陶。同时,按照农村高中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音体美毕业生多元发展的办学思路,让超过1500名的毕业生走出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的困境,更有一些入校时各门功课都在五六十分的学生,通过“补差促主动”的综合措施,毕业时考进了理想的学校。“思想品质、身体素质好”,成了对二中学生的标志性评价。

摄影相关图片
探访秦州五台山(图) 麦积山植物园郁金香(图) 走进颖川河开发区(图) 秦安何湾桃花景观(图) 天水 一座宜居宜的城市(图) 卦台山下油菜花盛开(图) 卦台山下春耕忙(图) 净土花开香满寺(组图) 再进平安牧场(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