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走基层】张家川:“山峁梁上崛起的养殖场”(图)
(2014-4-14 14:30:13)  来源:张家川新闻中心 作者:苏晓东,窦苗苗  打印本页

   地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西北角的梁山乡,是天水、平凉两市与张家川、秦安、庄浪三县交汇之地,全乡12个行政村、72个村民小组大多处在山峁梁上。近两年,梁山乡把发展畜牧养殖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来抓,采取分户养殖和规模养殖相结合,全乡畜牧养殖业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相继建成了宏发肉牛繁育场、宏达肉牛育肥场和唐刘养羊小区、展鸿养鸡场等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规模养殖厂。

  “村民合资办牛场”

  2013年,五坊村民付小亮、付建明、马安祥、付新强四人按照股份制形式,合资306万元,流转村民土地50亩,兴办起了集育肥、加工为一体的宏发肉牛繁育场。目前,养殖场已经建成标准化牛舍3栋,每栋存栏120头,配备直饮水、自动清粪机、自动喂料机等设备,同时场区配套建设草料室、消毒室、办公室等辅助用房。

  采访当天,养殖场法人付小亮有事外出,记者采访了在场的另一位负责人马安祥。他介绍,养殖场目前主要以母畜品种繁育为主。“之所以选择种牛繁育而不是短期育肥,主要考虑当前的市场行情:短期育肥的养殖户和养殖场多,但没有好的种牛做基础。为了选择好的母畜品种,我们先后考察了省内张掖、平凉等多个地方,最终进购了张掖一家繁育场的第三代西门达尔种牛。” 

  有好的种牛做基础,标准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成了关键。记者随意走进一栋牛舍,排排红白相间的花牛悠然地在吃草,牛槽上方的“黄色小号牌”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为什么每头牛耳朵上的号牌都对应着头顶上的号牌?”43岁的五坊村民吕守忠是场里聘请的饲养员,有长期从事肉牛饲养的经验,他为记者解答了疑问。“一牛一号牌,这样好管理。别看这个小黄牌,每头牛从进栏、饲养、防疫到生产整个环节的信息都有记录。”

  吕守忠同时介绍,养殖场聘请了村里经验丰富的畜牧站退休防疫员和村民参与养殖场防疫、饲养以及草料加工,玉米秸秆都是从村民家里收来的,这样既方便养殖场经营管理,也让村民多了一条增收的门路。

  “抱团建立联合养牛合作社”

  “场长付小亮这两天到市里专门办合作社手续去了。”采访得知,这里所说的“合作社”不仅宏发肉牛繁育场一家。马安详介绍,这两年县里将牛羊规模养殖业作为全县三大富民产业之一来抓,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壮大肉牛养殖业的优惠政策。最近,县委、县政府又提出将县域内6家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大型牛场联合起来,以联合养牛合作社的形式抱团发展,合作社对各场肉牛品种引进与繁育、短期育肥、出栏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监管。这样一来,各养殖场就由原先的“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联合谋发展,既实现了各养殖场之间的信息、技术资源共享,又极大提高了市场抗风险能力。

  谈到宏发养殖场经营状况,马安详说:“目前,我们主要以肉牛品种繁育为主,繁育好的种牛,大多将采用订单,已经有来自平凉庄浪和天水清水、秦安等地方的客商上门联系。如果按现在的市场行情算,一头牛的纯利润大概在3000至5000元。”

  “大户带农户,养殖创家业”

  在支持散户养殖、规模养殖的基础上,“小区连大户、大户带农户、统分结合”的饲养模式在梁山乡唐刘村养羊小区得到了有效实践。2013年,唐刘村抢抓国家扶贫开发连片整治机遇,紧扣村民善养殖的实际,流转土地12亩,建起了标准化羊舍20座。同时,按照每座羊舍由一个示范户带动两个贫困户养殖的方式,如今在杨文学等养殖能人的带动下,不仅唐刘养羊小区羊存栏发展到千只,而且全村50只以上的养羊户也达到了近20户,养殖业已成为唐刘村的主导产业。

  与宏发肉牛繁育场一样,唐刘养羊小区也建在山峁梁上。走进小区,恰巧遇到杨文学正在羊舍里忙着给羊儿喂草料。他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给记者讲述着自己的养羊经。

  “从事养羊20年了,怎么养羊、贩羊一两句也说不清楚,就是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和长期积累的人际关系。可能是我性子直、守信用,贩羊的朋友都愿意交往,不管是进羊、出羊,钱紧张了就互相佘着,有钱了再补上,更重要的是羊市上有什么变化,他们会第一时间电话通知,每到逢集日我也会跑到张、龙二镇听听最近羊的行情…”。谈话中,这位1975年出生的农村青年给人一种精明干练的印象。

  如今,杨文学一家人都在小区养羊。“一只瘦羊买进来800元,养三个月卖出去1300元,一年下来纯利润大概有20万元。”虽然忙碌,但说起养羊的收益,杨文学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摄影相关图片
卦台山下油菜花盛开(图) 卦台山下春耕忙(图) 净土花开香满寺(组图) 再进平安牧场(组图) 天水湖来了新“客人”(图) 走关山赏春雪(组图) 登石门赏雪景(组图) 麦积山雪景醉游人(图) 走进太石村拍马社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