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村年轻老师和他的13名学生
——访张家川县连五乡黄家村小学教师王国亮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为了山里孩子们那一份并不奢求的希望——读书识字,而坚守在大山中,坚守在一个人的学校里。尽管老师只有他一名,学生也只有几个。
一位老师,13个学生,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连五乡黄家村小学的全部。
黄家村小学,一至四年级共17个孩子分坐在两个教室,开设四个年级的全部课程,实行复式教学。然而17名学生,在册学生13名,三名学前班的孩子和一名跟班就读的孩子。
王国亮,1984年出生的人,今年刚好三十岁,是黄家村小学唯一的老师,校长、任课教师、班主任……在黄家村小学,这个年轻人“身兼数职”。
“和我们想象中的差距太大了!”
“你们想象中的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一个人在只有十几个学生的山里当老师,至少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教师。年轻人谁能忍受这份孤独和寂静?”
“没有你们说的那么伟大,说老实说我也曾动摇过,但每每看着这些孩子渴求的眼神,我就放弃了离开学校的念头。再说,我走了这些孩子怎么办?我认为绚丽的人生在基层在农村一样可以大放光彩。现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学习,我认为我的选择没有错。”王国亮回答说。
王国亮在这里任教,寂静对他而言已成了习惯。他的坚守,让这所只有13个正式就读的学生的农村小学有了存在下去的理由。
“2006年正式在黄家村小学任教,如今也快十个年头了。可以说,我最美的青春年华是在这所农村小学度过的,期间没有什么可以讴歌的华丽篇章,但有许多平凡的小故事一直感动着自己、激励着自己,伴我走过了这些年,现在,我喜欢这份工作,喜欢我的学生。”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偏远的乡村小学,王国亮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里的孩子、奉献给了这所学校、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他一个年轻小伙子在这里教十几个学生,各科成绩却是出奇的好。我们连五学区每年的抽考和统考,黄家村小学都名列前茅,得了不少学区的奖励。”陪同采访的连五学区教育专干哈建成指着身后王国亮获得的奖状说。

张家川县西部最偏远山区的这所农村小学,藏在连五乡黄家村的一个半山腰里,与庄浪县盘安镇毗邻接壤。创建于1964年,占地1000多平米的校园让人很难和这所学校眼前的面貌联系起来。
“创建之初,黄家村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繁盛时,也有二三百个孩子在这里上课,连庄浪县盘安镇王福家村的孩子也来这里上课。2000年以来,打工潮逐渐兴起、撤点并校,农村里的人纷纷涌入城市打工就业,村里孩子越来越少,现在这座小学只有十几名孩子上学了。”村里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说。
每天清晨,王国亮总是喜欢透过窗户,远望进村的路。那是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每当这几个孩子背着书包,出现在校门口时,他的脸上总会不经意地露出一丝笑意。
王国亮一次次说服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再看着学生一个个读到四年级转到连五乡中渠小学。他用最朴实的办法,硬是坚持着让村里每个孩子读到了四年级。他怕孩子辍学。
黄家村地处偏远,调派老师历来十分棘手。但王国亮老师能扎根大山深处,安心工作且教学成绩优异,是现在的年轻人学习的榜样。连五中学校长马成如是说。
他勤勤恳恳,为乡村教育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用爱心托起了乡村教育的一片蓝天,为山里的孩子点亮了希望,又替他们一个个圆了高飞的梦想。

像王国亮一样的坚守在大山之中的老师可能还有很多,但相信他们并不孤独,因为有这些天使般的孩子们陪伴。面对这些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的学生们,这些老师又是家长,所以肩上的担子更重,心中的责任更沉。教书育人,披星戴月,时光荏苒,这些老师寂寞无言的大爱,是最美的乡村教师、最可爱的人、最美的风景。
说到未来,王国亮坚定地说:“在哪儿教学都是教,作为一名农村党员教师,也许最边远的地方更需要自己。”在采访之余,记者了解到,王国亮已经购买了小汽车,媳妇王娟也来学校帮他照看学生、做饭洗衣,他的女儿也在黄家村小学一年级就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