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走基层】张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积极全面展开(图)
(2013-9-16 10:08:35)  来源:张家川新闻中心 作者:沈维民  打印本页

  心手相连 共建美好新家园

  ——张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积极全面展开

  这是一场60年不遇的大难,对陇东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对张家川人民来说,决心和毅力并重,困难和机遇同在。

  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洪水灾害,张家川县空前地全民动员,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支持下,灾区人民抖落满身的尘埃,挺起不屈的脊梁,毅然决然地重建家园,开始了新的征程。因为,倒塌的是房屋,不倒的是骨气。

  新农村聚集点的总体规划、重建房屋的户型、环境效果图依次排开——9月14日,记者走进张家川县刘堡乡高家村的新农村聚居点,村民们正在展板前兴高采烈地选择着自己新居的户型。距“6?20”强暴雨洪水灾害发生已经三个多月,记者在重灾区之一的刘堡乡高家村感受到,灾后科学重建正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

  集中安置 村民对新居充满希望

  按照刘堡乡农村受灾群众灾后恢复重建“分散安置为主,集中安置为辅”的原则,高家村被规划为新农村聚居点,进行集中安置。

  刘堡乡党委书记马宝华介绍,几次特大暴雨和“7?22”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害发生后,张家川县全面启动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刘堡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精神和《张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受灾实际情况,经过多点比选,聘请专业机构开展地质灾害评估,选定在地质结构稳定、自然条件较好、水利设施便利、交通便捷的地点统一规划建设灾后恢复重建聚居点,并坚持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绿化亮化、宜居宜业的标准,高规格设计编制了高家村新农村聚居点规划。

  高家村建设新农村计划搬迁109户667人,项目总投资2000多万元,占地61.05亩,规划建设商铺36户,住宅73户,项目建筑风格为仿古欧式二层建筑,总建筑面积19762平方米,其中住宅14110平方米,户均170平方米,商铺5652平方米,户均157平方米。围墙4346米,大门119座,硬化巷道12667平方米,绿化2000平方米,项目已开工建设,工期2年。

  高家村村民马曼生一边看着效果图,一边乐呵呵地说:“县委、县政府和我们心手相连,关怀这么到位,规划得这么好,我们对新居充满了希望。”

  不等不靠 13家农户开建新房

  行走在张家川县刘堡乡高家村,沿途有不少农户正忙着修建新房。

  该村一组村民杨建宝家按8度设防的砖混结构新房已经完成地圈梁浇筑,正在回填。他家房屋在“7?22”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中受损严重。震后,一家5口住在庄天二级公路旁乡镇府设置的临时安置点里。全家商议后,决定尽快重建新房,争取入冬前入住。“8月11日开工,预计11月底就能建好,总投资将近20万元。”杨杨建宝说。

  刘堡乡政府王江涛介绍,村民们建房有不少困难,资金、建材缺乏,对相关手续也不太了解。为此,乡镇府出台干部联系群众机制,干部进村入户,分别联系自建房农户,帮他们解决重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乡里还统一建立台账,对每户情况进行记录,并有针对性地成立工作组,帮村民联系建材厂、办理贷款、完善建房手续等。

  在乡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刘堡乡已有13家农户开始自建新房。

  提质扩容 全县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选址快速推进

  张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选址坚持自下而上、上下互动、总分结合的方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灾情,着眼急需,立足受灾乡镇的自然基础条件,按照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灾后重建与生态资源保护相结合、灾后重建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灾后重建与全县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整村搬迁灾后重建规划选址工作。由县发改牵头,交通、水利、教育、卫生、住建等部门配合,组织精干力量设计编制了涵盖农村灾后重建、城乡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产布局和产业调整、防灾减灾等6个方面的《张家川县7.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张家川县暴洪灾害恢复重建规划》两个总体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同时,坚持以项目支撑规划,《7.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共谋划项目554项,总投资19.56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12.84亿元,市县配套和自筹6.72亿元;《张家川县暴洪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共谋划项目159项,总投资67986万元,其中:申请国家及省上补助35612.4万元,市县配套和自筹32373.6万元。目前,全县15个乡镇正在积极的开展整村搬迁灾后重建规划选址工作,已完成了9个整村搬迁重建点的规划选址工作,全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已全面启动建设。

  与暴雨洪水和地震瞬间造成的灾难相比,灾后重建更是一场持久的战役。正如县委书记刘长江所言,恢复重建的时间更长、要求更高、涉及面更广。要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达到预期的恢复重建目标,全县33万干部群众既要有刻不容缓的紧迫感,又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摄影相关图片
走进丰望苹果园(图) 初秋走草川(图) 《轩辕鼓舞》 张吕牧场(图) 张棉驿乡风光(图) 走进张家川平安牧场(图) 走进天水机场(图) 走进秦安桃花园(图) 走进烟铺樱桃园赏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