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上半年,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乡镇按照县委十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县工作会议精神,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省市县党代会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迎县庆、促跨越、倡文明”的全县工作主线,坚持“举特色旗、打民族牌、走富民路、建和谐县”的基本方略和“发展高于一切,稳定压倒一切,民生重于一切,党建保证一切”的基本理念,实施项目带动、科教兴县、赶超发展三大战略,做强草食畜牧业、矿产业、民族加工业、商贸旅游业四大产业,努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工商经济发展、城镇综合开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强力推动张家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为总体工作思路,结合各自实际,倍加珍惜发展机遇,倍加推动转型跨越,倍加营造良好环境,倍加维护社会和谐,倍加提升工作效能,在实现城乡建设、三农工作、工业经济、民生改善、社会管理等方面,培育和发展了特色亮点,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张家川新闻中心现开设《特色亮点》系列,对全县15乡镇的特色及亮点工作陆续予以报道。
多措并举促发展 凝心聚力绘蓝图
——刘堡乡2013年上半年特色亮点工作掠影

今年上半年,刘堡乡党委、乡政府紧扣全县发展主线,按照“狠抓一个中心任务(产业发展),力争实现两大突破(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强化三个着力重点(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示范引领)”的工作思路,调结构、育产业、争项目、强基础、抓重点、促常规,各项工作进展良好,成绩斐然。

调整结构培育产业。一是发展种植业。在川区的米家、杜家、高家等五村集中连片种植全膜玉米1000亩,全乡种植7500亩;依托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围绕建成全市的科学发展观示范点、全乡的亮点和干部教育管理的切入点,2013年上半年,通过整合资源,免费投放黑地膜6000公斤,二级种薯150多万斤;引进拖拉机及配套机具52台(套),马铃薯播种机4台,起垄覆膜机5台,制作点播器50个;同时,组织干部56人次帮助群众覆膜种植,在王家、刘堡、夭儿等项目村推广种植黑地膜马铃薯1000亩,二级脱毒种薯5000亩,免费发放农药470公斤,有效防止了马铃薯晚疫病的蔓延;举办培训班25场(次),培训农民达5600人(次),对群众做好马铃薯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马铃薯已上市,市场价格高,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在夭儿村试种乌龙200亩,人均纯收入增加650元,2014年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在东梁的夭儿和王家集中种植500亩。三是发展畜牧餐饮产业。在董家村建设养殖50头牛的养殖场一处,发展养殖村1个,养殖大户20户,全乡大家畜存栏达到了8420头;发展清真餐厅200多间,带动全乡312户986人就业。

整合项目改善基础。一是交通道路的突破。围绕县上提出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按照:“建设环线,畅通出口,延伸村组”的要求,争取道路硬化项目9条33.8公里涉及10个村,共有7个作业队施工,其中,“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路段2条6.5公里;扶贫项目路段2条6公里,交通项目5条21.3公里,目前已完成硬化4条12.8公里,其余路段正在建设中。另外新修米家村排洪渠400米;李山村长120米、高9.5米的水毁挡墙,保证米家村和李山村群众的通行安全。二是梯田建设的突破。完成万亩高标准农田续建项目,配合农综部门完成项目区内公路行道树、地边树的栽植、拓宽项目区田间道路32公里,实施五星梁高标准农田8000亩,基本实现了梯田化。

抢抓机遇建设新村。一是高家村新农村建设。高家村“两委”班子按照“川区搞联合、山区搞搬迁、集中建中心村”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实地勘探、科学规划,通过“四议”程序广泛征求意见,计划搬迁109户667人,建设新农村。该项目总投资两千多万元,占地61.05亩,规划建设商铺36户,住宅73户,项目建筑风格为仿古欧式二层建筑,总建筑面积19762平方米,其中住宅14110平方米,户均170平方米,商铺5652平方米,户均157平方米。围墙4346米,大门119座,硬化巷道12667平方米,绿化2000平方米,项目已开工建设,工期2年。二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在米家村、高家村改造危墙2840米,新建花园1个,亮化墙面12820平方米,安装各类垃圾箱1100个,清运垃圾64吨。

统筹协调全面推进。一是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惠农资金。今年上半年,通过审核共发放粮食直补等惠农资金453.94万元。同时,及早收缴“两费”,全乡2014年新农村参合率95%,2013年新农保参保率85%。二是巩固计划生育“创国优”成果,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狠抓硬件建设,新建规范的村级计生服务室3个,改造规范13个,建成标准化的2个,配齐了服务设施和服务装备。狠抓优质服务,开展生殖健康检查1477人次;发放叶酸264人份,免费孕前健康检查125对,提供避孕药具668人份,并按业务要求及时随访;提供生殖健康咨询854人次,环情服务205人次,孕情服务2618人次;完成放环、女扎手术等各项指标。狠抓创新管理,全面开展流动人口双百工程,切实掌握2614名流动人口信息,积极开展依法行政和诚信计生及幸福家庭创建活动,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组建诚信计生小组106个,签订诚信计生协议2160份,创建幸福家庭207户。狠抓信息化建设,设立专门的微机室2间、办公室2间,配备电脑21台,液晶电视1台,流动人口宽带24小时连接,微机达到了专干1人1机,流动人口和PWIS操作专机专人,专干全部掌握了PWIS和GPL系统的录入,提高了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建成全县高标准信息化示范点。三是重视幼儿教育。在刘堡村征地5亩新建幼儿园1个,计划招聘教师12名,招生150人,切实加强幼儿学前教育。

重视管理保障民生。一是创新社会管理方式。通过整合民政、财经、计生等资源,新建乡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设立了刘堡乡便民服务大厅,内设社保服务窗口、财经服务窗口、合作医疗服务窗口、民政服务窗口、计生服务窗口、宣传咨询服务窗口。2013年投资5元整章建制,制作了服务大厅工作制度、办公室工作制作等21项制度,同时,服务大厅每天8点至下午6点有6名工作人员坐班,专门负责办理群众事项,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找不见业务人员的现象,规范了服务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开展矛盾纠纷专项整治活动。结合“六五普法”、“法律七进”和 “四个讲清”活动,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加强重点人群管理,调解突出上访问题,预防违法违规行为,处置突发刑事犯罪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三三五五”社会管理工作法,全面开展矛盾纠纷专项整治活动,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6起,维护了全乡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发扬民间文化艺术。俗话说,生丑净旦展无穷才艺,弹拉说唱度欢乐人生。年初,刘堡村部分文化艺术爱好者自行组织了一个30多人的秦腔艺术自乐班,在刘堡村综合文化舞台唱唱秦腔、民间小曲,响亮的边鼓声、清脆的快板声、优美的二胡声和高亢的秦音传遍了整个刘堡村。同时,在乡村两级的大力支持下,自乐班与返乡大学生一起策划了刘堡乡首届“发展乡村文化、构建和谐家园”主题文艺晚会,晚会还吸引来了张川镇、龙山镇、陇城县的民间艺术爱好者,他们一起为老百姓献上了一道丰盛的艺术大餐,切实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四是高度重视民生。积极开展抗灾救灾,组织干部群众2758人次,租用挖机等大型机械8台次,疏通排洪渠9处,整修村道8条,搭建救灾帐篷70个,转移安置受灾群众56户331人,确保了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示范引领加强组织。一是开展 “三实三心”教育活动。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相关规定;二是加强党建示范点建设。对刘堡、高家、米家三村统一标识进行规范管理,同时完成丰银村阵地改扩建;三是党建常规工作有序推进。共纳新党员19名;完成董家、梨园、赵湾、芦柯、王家、罗湾、五星7村远程教育站点的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