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特大暴雨和“7•22”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致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5乡镇255村严重受灾,暴雨、山洪频发,村庄、路段出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桥梁断裂、道路毁坏、房屋倒塌严重,特别是庄天二级公路、S305公路、张陇公路部分中断。面对灾魔,张家川县广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按照“县级干部包乡、乡镇和双联科级干部包村、乡村干部和双联干部包户、县直部门包重点区域,定任务、定责任、定措施,保人身安全、保重点设施、保社会稳定”的“四包三定三保”的工作责任制,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奏响了一曲干群合力抗大灾,万众一心促生产的合奏曲。张家川县新闻中心、手机报特开辟【抢险救灾】专栏,组织记者深入受灾现场和抢险救灾一线,真实、客观、准确、及时反映抢险救灾情况。
张家川力保农电网“生命线”畅通

持续不断的强降雨和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严峻考验着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农电网运行能力,也在无形之中检验着张家川广大电力职工的民生意识和应急抗灾作战能力。
暴雨、山体滑坡、洪灾……,露天变压器台区、输电线路、水泥电线杆难以承受地质之灾,农电网运行岌岌可危。突如其来的暴雨灾害,导致张家川农电网运行的“生命线”故障频出,一场场抢险保电的实战,在张家川县随之打响……

电力“生命线”瘫痪,数万农村群众暴雨中盼光明
继“6•20”特大暴雨之后,张家川又遭遇了三轮强降雨,地质灾害频发,农电网运行频频告急。“7.22”岷县漳县6.6级地震,张家川农电网灾情雪上加霜。就在第四轮强降雨袭击之前,持续降雨造成张家川8乡镇、89个行政村316个村民小组、27000余用户停断电,10千伏倒断(倾斜)杆52基,0.4千伏倒断(倾斜)杆33基,停电变压器316台。
为保障农村群众生活用电需求,张家川电力局在每次暴雨来临前夕,坚持巡查线路,并统筹安排全县用电。然而,在特大暴雨突袭的紧要关头,地质灾害随之发生,张家川农电网输电跳闸,“生命线”出现供电中断。陆续,张家川8乡镇一片漆黑。
持续强降雨中,农电网“生命线”瘫痪,张家川农村近3万人用电困难,群众急切期盼电力人把光明送到家中。

政企联动紧急抢修送光明
在第一时间内,灾情事故迅速上传市电力局和张家川县委、县政府。
面对突发灾害事故,张家川县电力局一方面按照市电力局,张家川县委、县政府的明确指示,科学研究抢修方案,一方面把恢复供电当作天大的头等大事来抓,在危急时刻担负起履行社会责任的重大使命,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把关乎民生的大事办好办实。
灾情发生以后,县电力局负责人迅速召集局班子成员,统一思想,研究对策,合理分工,投入抢险。随后,县电力局立即成立50人的电力抢修队,分小组赴受灾乡镇抢修,同时充分调动各站所力量,力保农电网“生命线”畅通。
“如果没有电力局的人抢修电路,这个斋戒月不知道怎么过!”张家川镇火湾村受灾群众在看到电力抢修队时激动不已。暴雨来袭之际,正值张家川穆斯林群众的斋戒月。县电力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充分考虑穆斯林群众斋戒月生活用电问题,特事特办,在保证输电和用电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先保证群众用电再调整受损线路的措施,在灾难中给受灾的回汉群众送去离不开的光明。

雨中奋战13小时的“光明”使者
包括县电力局负责人在内的50名电力工人,为了万家灯火通明,在持续强降雨中顾不上吃早饭、等不得吃午饭、忘记了吃晚饭,守候在电力灾情一线,只要环境条件允许,能够安全操作,就马上抢修线路,伐树、移杆、抬线……还有做群众工作,一切付出只为尽快恢复供电。
早上7点出工,到下午8点不一定能收工,只有当抢险施工大功告成后,大家才聚集一块,吃方便面,喝矿泉水,缓解饥饿、口渴。
每到一处抢修线路现场,附近的村民都会自发参与到工作中,他们觉得除了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外,再没可以感谢电力工人的方式,有群众感叹:“电力工人真不愧是政府的急先锋,老百姓的贴心人,为了大家能在这么大的灾难中用上电,在雨中施工作业就是一整天,简直就是‘光明’使者!”
在又饿又冻的恶劣环境下,投入抢险的电力工人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叫苦。

靠着张家川电力人不叫苦、不叫累的精神,张家川电力做到了有灾必救、有险必除,截止记者发稿时间,张家川县所有因灾造成的停断电乡镇、村组已全部恢复供电。救灾共计投入力量652人(次),出动抢修队伍22支,车辆86台(次),共恢复10千伏主线路8条,分支14条,0.4千伏线路5条,配电变压器316台。
强降雨,检验着张家川县供电系统的应急能力,检验着张家川电力公司的抗灾作战能力。强降雨,更像一块试金石,检验着张家川政府和企业的民生意识、执政能力,检验着每一位电力工人的作风与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