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特大暴雨和“7•22”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致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5乡镇255村严重受灾,暴雨、山洪频发,村庄、路段出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桥梁断裂、道路毁坏、房屋倒塌严重,特别是庄天二级公路、S305公路、张陇公路部分中断。面对灾魔,张家川县广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按照“县级干部包乡、乡镇和双联科级干部包村、乡村干部和双联干部包户、县直部门包重点区域,定任务、定责任、定措施,保人身安全、保重点设施、保社会稳定”的“四包三定三保”的工作责任制,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奏响了一曲干群合力抗灾救灾,万众一心促生产的合奏曲。张家川县新闻中心、手机报特开辟【抢险救灾】专栏,组织记者深入受灾现场和抢险救灾一线,真实、客观、准确、及时反映抢险救灾情况。
铜锣成为张家川灾情信息“第一预报员”
 ▲恭门镇麻崖村灾情信息员蒲金怀敲打铜锣报信息
“马上通知信息员!”这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恭门镇麻崖村支书蒲银湖在7月23日上午,发现村里山石崩塌后做的第一件事。当大山另一侧的信息员赶到时,发现路都被山石堵住了,人、牛、马都无法过路,顺着山顶倒塌下来的山石还压断了沿路四、五十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听到“咣……咣……”铜锣响声后,全村群众知道有险情,就纷纷跑到屋外,向安全地带撤离。
 ▲孩子们在麻崖小学安置点复习功课
灾情信息员蒲金怀对记者说,“小时侯经常放羊吼秦腔,自己的嗓门大,也就担负起了灾情信息员的任务,现在县上给我们村配备了3个铜锣,安排了3名灾情信息员,我们实行动态轮流巡查制,通过敲打铜锣的方式第一时间告知群众有险情。”
 ▲麻崖村81岁老人蒲福庆在坍塌的房前
“6.20”强降雨以来,恭门镇各村滑坡隐患频发。“由于镇里的村落较为分散,如何及时通知各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村民,一直是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急需解决的问题。只要效果明显,不怕办法土,铜锣比小喇叭效果好,成为目前全镇灾情信息的“第一预报员”,恭门镇镇长马永平如是说。
 ▲村小学安置点里的老人
大山铜锣声声回荡,干群救灾激情高昂。自“6.20”强降雨以来,恭门镇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全镇干部群众对灾区信息进行核查,做到第一时间上报灾情、第一时间发放救灾物质、第一时间稳定受灾情绪,村民和干部扭成一股绳,全力以赴排除险情、灾情。采访结束时,群众们还在念着,“铜锣老,铜锣好,铜锣好比冲锋号……”
张家川县民政局长马晖介绍,2010年,张家川县组建了灾害信息员队伍,为15乡镇、255村配发了649副充电照明灯、雨衣、雨鞋、信息员手册、铜锣等应急装备,并对信息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和演练。
 ▲麻崖村蒲湾组坍塌房屋
 ▲安置点里的一家四口
 ▲麻崖村支书蒲银湖向记者介绍全村受灾情况
 ▲安置点里的群众
 ▲硬化的村路垮塌
 ▲恭门镇西坡村民从镇政府领取救灾帐篷
 ▲麻崖村阵地安置点
 ▲麻崖村小学安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