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喜迎县庆】张家川境内的关山古道(组图)
(2013-7-11 15:39:13)  来源:张家川县委宣传部 马小平 杨继民 马启霖  打印本页

  编者按:

  成立于1953年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2013年7月6日将迎来60周年华诞。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全国回族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建县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张家川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60年风雨历程,60年沧桑巨变。为了充分展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60年来的新发展、新变化,从即日起特推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系列报道,热烈庆祝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百三十八

  张家川境内的关山古道

  (图为陕西省陇县古关镇通往甘肃省张家川县马鹿乡长宁驿道路)

  在陕甘宁交界处,有一座高耸的山岭,莽莽苍苍,如同一条蜿蜒长龙,首伏宁夏,尾落甘陕,自北向东南逶迤而下,它就是陇山。陇山有南北之分,北陇山即六盘山;南陇山即关山。陇山是一条长约240公里,宽约40至60公里的山岭。正是在这条山岭上,由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泾源、隆德、静宁、平凉、庄浪、秦安、张家川等一些历史悠久的重镇,并且,它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过汉中之后巍然屹立的第一道屏障。

  只有翻越了陇山,才会到达更加遥远的河西走廓。东望汉中、西控陇右的陇山南段——关山,因其特珠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中国史册里常常提及的一道山脉。

  关山古道,早在先秦时代就已初步形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说伏羲氏族曾在关山一带生活,从而有了古道最初的雏形。如果说这只是关山地区民间为古道提供了一份远古的神秘的话,那么,发源于甘肃张家川县一带的秦人的崛起,则为关山古道的形成,提供了真实的基础。因为当时秦人东迁,正是经过关山而到达关中的。这个过程,也恰好是关山古道的形成过程。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西巡的大致路线,就是出咸阳,出陇县,到达今天的甘肃平凉一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关山古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且,这条路线恰恰就是后来所形成的关山古道中段。汉代以及其后的魏晋南北朝,是关山古道真正成形的时代。在这个时期,关山古道成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汉唐以来,就以其东接汉中西控陇右的地理位置,和丝绸之路的形成基本同步。而且,它的大致走向,也和丝绸之路一样,有南北中线之分。

  (图为张家川境内的关山古道石板路)

  关山古道的北线,即秦家源古道,是关山古道最早的一条干道。这条干道的大致走向是从张家川县恭门镇经马鹿、羊肚子滩、秦家源至陇县固关。其特点是谷长坡缓,土层较厚,易于修筑。在这条干道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秦家源和恭门。

  从分水岭下山,沿清河下行,便是陇山的林区,秦家源就像是一块深藏于林区里的玉石,滩地平缓,杂草丛生,置身其间,仿佛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而恭门是关山以西的一个重镇,最早名为弓门,后易为恭门。宋哲宗绍圣四年,清水兵马都监魏成于其北山兴建白起祠。祠内存有清水主薄刘果撰文的《重修白起祠》石碑。为了加强关陇防卫,还建有白起堡。至今,在白起堡周围还存有20余座分别建于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古堡。

  南线即咸宜关道。从陇县西行经咸宜村,在崖付沟口分途进沟,一路上行经马鞍子、骆驼巷、鬼门关至蔡子河,再经驿程沟至长宁驿,一路经碑志梁,出黑沟接南寨铺。咸宜关道始修于元朝,是三条干道中修建最晚的一条。

  (图为由陇县古关—老爷岭—到张家川古道)

  路况最好、作用最大的应该属中线,也就是陇关道。这条干道开辟于西汉初期,由固关、大震关、安戎关、付汗坪分岔上老爷岭,下山直通张家川县马鹿,再经张家川县恭门直指秦安县陇城,或由张家川县马鹿向南经长宁驿至清水、天水,从而形成了丝绸之路过境天水的南北两线。

  关山古道中,作为官道使用时间最长的也就是这条陇关道,而且,它和古丝绸之路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流传至今的故事和古代诗文也就最多。几乎每一位有过西行之经历的诗人,都为关山留下了诗句,或咏或叹,或歌或泣,无不充溢着浓浓的情怀。像王维的“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杜甫“迟回渡陇怯,浩荡及关愁”的感叹。岑参“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唐代的关山古道,不但关隘遍野,而且还设有不少驿站。这条古道,自秦汉以来,不同肤色不同身份的人从这里一程又一程地走过,丝绸、陶瓷、茶叶也从这里一一运转,文明的灯盏从此长亮而不熄。

  据史书载,唐代驿站三十里一置,若地势力险要难行,可不必三十里。至今,在关山一带,即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亦有两处有名的驿站,遗址尚存,而且,村镇的名字里,也均有驿站之字。它就是张棉驿和长宁驿。

  (图为电视台在张棉驿采访)

  张棉驿在张家川县北部,至今,还是一个村子的名字。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据史料载,西汉时期外交家张骞于建元三年(前138年)经匈奴被俘后,匈奴王单于见其一表人才、有胆有识,便将公主许配为妻,但张骞始终秉持汉节。后来匈奴发生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返回中原途中,恐带妻儿回长安汉武帝以叛逆罪杀掉他,便在途经张家川时,将匈奴公主和孩子安置在张家川。张骞回长安面君复旨,汉武帝见其一片丹心,不但赦免其罪,封张骞为“博望侯”,并钦定张骞长子张绵为亭驿官职,建立驿站在今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石桥村,辖行政、军事为一体。后因羌人不断骚扰,张绵便将驿站迁移到今张家川张棉乡所在地。因驿官名叫张绵,后人称此为张棉驿(棉是绵的同音),名传至今。

  (图为电视台在长宁驿采访)

  长宁驿在张家川的马鹿镇。据《明史》记载,长宁驿道是明英宗正统年间凿山开通的。其实,明清时期,长宁驿是陇右一带直通陕西凤翔的通道之一。现在,一条不甚规整的山路,在山坡与森林间时隐时现,延伸向连绵不断的大山深处。而如今的长宁驿村,分上店和下店两个村落,不足100户的人家,在这里清贫地生活着,他们也许知道,这里曾经是商贾走卒歇脚的繁华之地。

  (图为张家川境内的关山古道)

  (图为张棉驿古道)

  (图为老爷岭上的关帝庙)

  (图为老爷岭顶峰)

  (图为张家川境内的关山古道)

  (图为张家川境内的关山古道)

  (图为由张家川马鹿—老爷岭—到古关古道)

  (图为张家川境内的关山古道)

  (图为马鹿通往陇城古道)

  (图为张家川境内的关山古道)

摄影相关图片
张吕牧场(图) 张棉驿乡风光(图) 走进张家川平安牧场(图) 走进天水机场(图) 走进秦安桃花园(图) 走进烟铺樱桃园赏花(图) 走进滩歌古镇看社火(图) 瑞雪飘飘 看我英姿飒爽(图) 天水喜迎蛇年第二场降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