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印象阿阳】淡出视野的竹编(组图)
(2013-6-19 17:45:36)  来源:张家川新闻中心 作者:马小龙  打印本页


(一位老人在编竹帘)

  60多年前,它只是农家用于生活、劳作的一种工具,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无论城区还是乡村随处都可见到它的身影;而60年后的今天,张家川县竹编工艺已经开始淡出人们都视野,至少生活在城区的年轻人已经难得一见竹编。用竹编老艺人咸宝贵的话来说,现在竹编能卖上好价钱的时候,反而买主少了,城里人大多数都住上了楼房,除了环卫工人,谁还用扫帚、背篓……

  6月16日,记者在张家川县竹编市场见到年过六旬的咸宝贵时,他正埋头给编织好的竹背篓扎边,一根根淡黄色的竹篾在咸宝贵手上像丝线一样快速的游走。“前几年,电视台的来摄像,这次又来照相。”咸宝贵依稀记得当年电视台来取镜头时情况,觉得很好玩。

  咸宝贵告诉记者,现在很怀念当年一整条街都是卖竹编的日子,虽说没有人在竹编行当里变得荣华富贵,但是当年张家川的竹编、山货在天水地区也是出了名的,大家在一起切磋技艺,取长补短,交流感情,篓子、筛子、筐子样样都是劳动工具中的艺术品。咸宝贵说,他十多岁就拜师学习竹编这门手艺了,为了尽快能用自己的双手编织出满意的竹器具,那些日子里他经常夜以继日的练习。

  篾匠活的精细全在手上,成年累月的竹编工作苦了咸宝贵的一双手,伸出来,十根手指像树根一样粗糙。“现在城里人买竹编越来越少了,乡下人买的也没有以前多了。和我年龄相仿的竹编老艺人都相继离世了,因为不能切磋技艺,所以我的这双手,再编不出更精巧的活儿了,估计以后买的人会越来越少了。”想到自己的手艺随着时间而失传,咸宝贵唏嘘不已。

  和咸宝贵相比,今年40岁的竹编手艺人王福成心态更显乐观,“我就是单纯的喜欢编扫帚,有一样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还能借此添补几个家用,何乐不为?”据王福成介绍,20年前和他一起做竹编的人有好几十个,但是最近几年里,这些人慢慢的离开了竹编行当,因为他们发现外出务工更挣钱,剩下来继续和他一起做竹编的人不多了。“竹编的确很辛苦,除了体力、脑力,还要有毅力,仅剖篾、拉丝就有一套很复杂的程序,艺人的手经常会被削伤、刮伤、刺伤。编织时多半时间要蹲在地上,加上学习、设计等程序,现在一般的年轻人吃不了这个苦。”

  王福成说,虽然竹编工作辛苦,但是和以前利润小的窘境相比,现在竹编的利润空间大了许多。一把扫帚从以前的3元逐渐涨到了现在的15元,一个背篓从10元涨到现在的80元,都是成几倍的涨价,但是毕竟时代变了,比起很多年前,张家川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劳动、生活方式都已经改变,许多竹制器具已被塑料或合金制品替代了,以前收获粮食,扫帚、背篓、粮仓是必不可少的,可是现在收割机早就上场了,竹编的需求量不减少才怪,不少篾匠也因此逐渐退出了“江湖”,年轻人更是放弃了学习竹编这门技艺。

  王福成说他之所以还一直坚持,是因为从心底对竹编这门技艺割舍不下。他说,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古老而传统的竹编手艺注定跟不上时代变迁的步伐,离我们渐行渐远,而这门正在消失的老行业,也终将成为一代人难得割舍的记忆。


(扎好后的扫帚经过烤制更耐用)


(成型的竹制品劳动工具)

摄影相关图片
张棉驿乡风光(图) 走进张家川平安牧场(图) 走进天水机场(图) 走进秦安桃花园(图) 走进烟铺樱桃园赏花(图) 走进滩歌古镇看社火(图) 瑞雪飘飘 看我英姿飒爽(图) 天水喜迎蛇年第二场降雪(图) 天水喜迎蛇年首场降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