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平安乡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草长莺飞、牛羊遍野、溪水潺潺、云杉荫翳。从2010年的夏天开始,地处张家川县东部的平安乡迎来了张家川县发展“三大富民”产业的政策东风,关山西麓的平安乡由此展现出更为辽阔的迷人牧场。

借助张家川县牛羊规模养殖业的政策机遇,平安乡辖区内的白石咀牧场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新庄村是平安乡最靠近白石咀牧场的一个行政村。6月1日,记者遇到该村村民马竞雄时,他正在开阔的白石咀草场上给自家的绵羊剪羊毛。“剪100多只羊的毛,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所以和村里其他养羊户联合起来剪。”马竞雄说,这个夏季他要给自家的130只绵羊剪毛。今年一斤羊毛的市场价差不多是5元,比去年有所上涨。去年他仅靠卖羊毛就赚了2000多元,前年更多,赚了3500元。这几年靠着乡上的优惠政策,马竞雄的羊群从20只发展到了现在的130只,其中不包括每年卖掉的羊羔和肉羊。

“去年卖掉了55只羊,收入近60000元。听起来不错,但是离我预期收入还差很多。”在马竞雄看来,发动全村留守老人参与到养羊队伍中来远比一个人单打独斗收益更大。“我养的羊叫无角陶赛特,是乡上和县畜牧局衔接后,引进的一种从新西兰进口的品种羊,剪毛量多,肉质好,最重要的是很适合白石咀的草场条件,不挑食,采食量大。”马竞雄希望能够和乡亲们达成一种协议,就是把自家的羊分给村里其他人,等到适当的时候,由他专门负责羊毛、羊羔、肉羊的收购和销售,村里的留守老人从中拿到客观的分红。

“最好是能采取公司(市场)+合作社+育肥户的经营模式,依靠养殖大户带动留守家庭参与养殖,那样整个乡的收益会更大。”给马竞雄帮忙的当地农民王保珍一语道破马竞雄的心愿。王宝珍也是新庄村村民,他家养了差不多200只羊,这个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剪羊毛。他告诉记者,这两年乡上既重视草场建设,又重视牛羊养殖,整个白石咀牧场,科学划分地块轮流放牧,牛羊壮了,草场环境好了,和以前的“疯养”完全不同了。他说,乡上重视养殖业的最大体现就是从中牵线,引进了最适合白石咀草场环境,肉质好,羊毛质量高的品种羊,现在一般都是收购羊毛和肉羊的人开车到家门口结账。目前,唯一缺的就是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社,让羊肉、羊毛的价格掌握在养殖户自己手中,既能保护养殖户的利益,又能稳定发展乡上的畜牧业。

据平安乡党委书记苏红娟介绍,近年来张家川县平安乡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张家川县发展牛羊规模养殖业的政策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实施“兴林、扩草、增畜”战略,以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突破口,充分结合牧场实际,实施草场拉动牧畜战略,加快六万亩草山建设,着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稳步发展山区畜牧业,使牧场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