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双联典型】张川“三大富民”产业拓宽群众致富路(图)
(2013/5/30 16:56:31)  来源:张家川县委“双联”办 作者:王正文 马小晖  打印本页

  近两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坚持把大力发展清真餐饮服务业、牛羊规模养殖业、皮毛贩运加工业“三大富民”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有力抓手,在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特色和资源传统优势,以及全县广大回汉群众善经营、长餐饮、重养殖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省委双联行动,积极开展富民产业能人带动行动和富民项目到户行动,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制定出台《在双联行动中大力发展清真餐饮服务业、畜牧规模养殖业和皮毛加工贩运业三大富民产业》的实施意见,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资金11126万元、“双联惠农” 贷款5512万元,为进一步发展壮大“三大富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奠定了坚实基础。

  清真餐饮服务业成效明显  “张家川群众要发展,到处开饭馆。”从广大群众的这句口头禅中折射出了张家川老百姓想要致富的信心和渴望。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张家川县按照“政府推动,政策驱动,品牌带动,产业联动”的发展思路,以技能培训、诚信经营、品牌创建为重点,按照统一装饰风格、统一店员服饰、统一食品简介、统一店面牌匾的“四个统一”装修标准,大力实施清真餐饮服务业“百千万”工程(力争在全国100座城市,发展宾馆1000家,清真餐饮经营10000户,带动10万人就业致富),积极引导餐饮宾馆服务业实行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连锁式发展,形成大规模、广覆盖,辐射全国各大中城市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截止目前,全县共发展清真餐馆经营7513家,宾馆服务372家,有效带动4.1万人就业,创收入5.56亿元,申请注册了张川伊香拉面师、张川伊民烹饪师2个清真餐饮品牌。


  畜牧规模养殖业发展壮大  张家川畜牧产业历史悠久,古有秦非子牧马之说。自治县成立以来,充分利用县境内草场辽阔、牧草茂盛的有利优势和广大回汉群众喜饲养、善经营、重养殖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经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如今畜牧产业已占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畜牧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发展畜牧业的重点县之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县畜禽饲养规模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农村人均牧业收入由14元增加到830元。从养牛羊、吃牛肉、开牛肉面馆到贩牛皮,畜牧养殖业已渗透到张家川老百姓的一、二、三产业之中。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发展规模养殖户1.4万户,规模养殖场(小区)109个,养殖专业村85个,牛饲养量达到15.4万头,羊饲养量达到15.6万只,包括牛羊在内的各类畜禽饲养量达到136.3万头(匹、只),同比增长7.2%,创牧业收入2.13亿元;清水河流域现代畜牧产业示范区建设已完成投资400余万元,完成建设标准化圈舍4栋4800平方米;在连五、龙山、大阳等乡镇集中连片流转土地5000亩,种植紫花苜宿3700亩;张家川县连续两年荣获“全省肉牛产业大县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张家川红花牛”农产品地理标志顺利通过农业部评审。

  皮毛加工贩运业势头良好  张家川县龙山镇皮毛交易市场曾是西北最大的皮毛交易市场,广大群众从事皮毛贩运加工的历史悠久。为了拓宽群众致富途径、增加群众收入、再创辉煌,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振兴皮毛产业“3142” (“三个一” 即建成一园:中国张家川皮毛加工贸易园区,一城:中国西部皮毛城,一库:中国西部皮毛保税监管库;“四个二”即:扶持200家规模养殖场,20000户规模养殖户,200家皮毛加工贸易企业,20000人的皮毛加工贸易大军)目标,通过大力引进皮毛加工企业,扶持贩运大户,规范组合现有皮毛货栈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张家川县皮毛产业竞争能力。截止目前,全县共引进皮毛加工龙头企业6户,规范组合皮毛货栈43家,发展皮毛加工户502户,皮毛贩运户2261户,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广东、河南、浙江等地,交易皮张190多万张,成交额2.4亿元。

  现如今,“三大富民”产业已成为张家川县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改善民生的主要举措,群众致富增收的主门路。

摄影相关图片
走进天水机场(图) 走进秦安桃花园(图) 走进烟铺樱桃园赏花(图) 走进滩歌古镇看社火(图) 瑞雪飘飘 看我英姿飒爽(图) 天水喜迎蛇年第二场降雪(图) 天水喜迎蛇年首场降雪(图) 走进华天科技(图) 踏雪草川大草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