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走基层】塔吊司机眼里的张家川(组图)
(2013/5/24 14:22:35)  来源::张家川新闻中心 作者:马小龙  打印本页

  近年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城市建设飞速发展,高楼和塔吊四处林立。高耸的塔吊如同钢铁巨人般扶起一座座大厦。作为工作在张家川最高处的工人,塔吊司机看到的张家川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土。

  塔吊司机属于特种行业,需要培训领证后才能上塔。因为采访的需要,5月23日,记者征得相关单位同意后,登上张家川县回乡风情园南侧建设工地的塔吊,在高塔之上与塔吊司机攀谈,听取他们对张家川城市建设的感想。

  小田是一名塔吊司机,尽管才22岁,但他开塔吊却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他告诉记者,今年是他在张家川工作的第二个年头,虽然辛苦,但是每月近4000元的工资收入让他觉得付出还是值得的。

  “对一个机械操作工来说,一个城市的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是用塔吊这类的大型机械来衡量的。我从我师傅那里得知,10年前塔吊这种机械在天水市也才刚刚兴起。但现在,你看张家川的建设工地,几乎每一处都有塔吊,这让我觉得张家川生机勃勃。”休息的空档,小田从驾驶室内探出脑袋和记者聊着张家川的建设。

  每年进入4月,随着气温升高,天气好转,张家川会迎来项目建设施工黄金期,每个建筑工地都是一派繁忙景象。但是早在五六年前,想要在建设工地看到塔吊林立的场面,是不可能的。然而,近年来,随着回乡风情园、文化广播影视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张家川,塔吊这类大型高空作业设备已经开始成为建设工地不可缺少的机械。

  杨照明是一名塔吊修理工、塔吊司机兼职租赁塔吊,负责调配县内5座塔吊。用他的话描述现在的工作,就是“白加黑”、“5加2”。白天工地开塔吊,晚上工地修塔吊。一个工程一旦进入收尾阶段,就要马上统筹,把卸载下来的塔吊调配给另外一个项目。做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张家川人,杨照明已经在张家川项目建设工地上摸爬滚打了近6年。“塔吊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在堆砌了张家川高楼大厦的同时,也给我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在廉租房项目工地,杨照明讲述了他的工作经历。谈到工作和收入,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多亏这两年张家川的建设项目多”。杨照明说,高职毕业后,自己就在建筑工地上干活了,起先是水泥工,因为了解电路原理,后来就开始接触塔吊等设备的电路修理,再后来就学会了开塔吊。他涉足塔吊租赁行业之初,当时一座塔吊一个月的租赁费用接近1万元,加之高层建筑少,所以那时施工方很少会动用这种设备。“那时张家川县高层建筑、大型项目不像现在这么多,开塔吊的机会少的可怜,工资也不高,想放弃开塔吊。”联想到工作之初的辛酸,杨开明唏嘘不已。“就在我打退堂鼓的时候,张家川重大项目建设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像18层的高层建筑,超过50米高的外景建筑等等,突然就开始投入建设了。现在一座塔吊的租赁费一月超过1.5万元,还不够用。”现在的杨照明,对自己当初在塔吊行业的那份坚守庆幸不已,也对张家川项目建设给自己带来的工作机遇从内心表示感谢。

(平房、高楼与塔吊)

  漆付红是张家川交警办公楼施工场地的一名管护。他告诉记者,自己的一个孩子,技校毕业后就在青岛开塔吊,所以对塔吊这份工作相对了解的多一些。在建筑行当里工作已经超过15年的漆付红说,塔吊与普通起重机、卷扬机相比,起重力矩大、回转灵活、工作幅面大,更适于露天作业。在他看来,一座城市的建设速度,就是用房地产开发和项目建设的火热程度来衡量的,在一个城市里从事塔吊这类“特殊职业”的工人数量就是最好的作证。结束采访时,漆付红不无感慨的说,张家川就是一座“特殊职业”从业者的金矿。

(在塔吊上取景张家川回乡风情园)

摄影相关图片
走进天水机场(图) 走进秦安桃花园(图) 走进烟铺樱桃园赏花(图) 走进滩歌古镇看社火(图) 瑞雪飘飘 看我英姿飒爽(图) 天水喜迎蛇年第二场降雪(图) 天水喜迎蛇年首场降雪(图) 走进华天科技(图) 踏雪草川大草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