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辉煌阿阳】扶贫开发助力张家川经济社会大发展(图)
(2013-5-9 8:48:25)  来源::张家川新闻中心 作者:沈维民  打印本页

  【编者按】六十年峥嵘岁月,在历史的长河只是短暂的瞬间;六十载春华秋实,阿阳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3年7月张家川县回族自治县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回汉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奋发图强,全县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在自治县成立60周年之际,为在全县上下营造“迎县庆、促跨越、倡文明”的浓厚氛围,张家川新闻中心特策划《辉煌阿阳》系列报道,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干劲,引导全县抢抓项目,促进张家川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式发展。 

  【辉煌阿阳】

扶贫开发30年助力张家川经济社会大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地区的群众是党和政府须臾不忘的牵挂,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解决温饱,进而脱贫致富,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各级党委、政府扶贫的战略大旗下,全社会的各路扶贫大军踊跃投入扶贫开发行列,众人划船,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驶向共同富裕的彼岸。 

  张家川县是国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少数民族特困县。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市委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部门的大力帮扶下,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常抓不懈。30年来,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先后经历了全面扶贫(1986—1993年)、“八七”扶贫攻坚(1994—2000年)和新世纪扶贫开发(2001—2010年)三个阶段,全县扶贫开发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助力自治县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荣。

  1986年以来,国家及省、市共计投入张家川县各类扶贫资金35857万元,重点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和智力扶贫项目,取得了显著效益。1999年实现了全县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特别是近10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央、省、市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增加收入为目标,不断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扶贫开发格局。按照原扶贫标准1274元计算,全县贫困人口由2005年底的8.74万人减少到2011年底的4.6万人,贫困面由2005年底的28.9%下降到2011年底的14.8%。扶贫标准提高到2300元以后, 2011年底全县共有农村贫困人口15.33万人,贫困面达49.4%。2012年实现减贫人口1.533万人,贫困面下降到44.4%,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43元。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事业长足发展,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加强。 

  ——兴产业促增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任务,近10年来,畜牧业作为张家川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扶贫开发给予了大力扶持,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250万元,在贫困村建畜牧养殖基地44个,引进良种牛近1.5万头,修建养牛暖棚近5400余座,项目户年人均牧业收入1400元以上,畜牧业已经成为张家川县贫困地区的支柱产业和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2006年以来,先后投入扶贫资金1262万元,在沿川道、沿河流片区的20个贫困村建成蔬菜塑料大棚3290座, 并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其中2011年建成的石峡灌区蔬菜产业片带,是全县最大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现发挥着最好的经济效益,大多数项目户年蔬菜收入达8000元以上。2009年实施了省级“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项目, 投资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在大阳乡、龙山镇8村栽植“元帅”系列品种为主的苹果基地1万亩。同时,结合整村推进和农牧业片带建设项目,种植马铃薯10000余亩、中药材(独活)1000余亩,每年实施双垄沟播技术推广10000亩。为确保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投入扶贫资金800万元,在50个贫困村建立互助资金协会,进一步拓宽农民产业发展融资渠道。  

  ——强基础解民忧。扶贫开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十一五”以来,在贫困村修建人畜饮水工程18处,解决了18村近2万人的饮水难问题,其中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整村推进项目中,累计投资1733.5万元,在3个贫困片带12村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2处,使12792人用上了安全洁净的自来水;建堤防工程11000米,保护了8村的农田及村庄安全,其中2009年争取到民族地区特困片带专项扶贫资金280万元,修建马鹿乡金川村至康王村堤防工程2200米, 2011年修建马鹿乡陡安村—龙口村堤防工程2500米,彻底根治了项目区多年的水患问题;硬化村组道路76公里,解决了52村行路难问题,解决了老百姓最为忧心的一些生产生活难题,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齐推进建新村。先后在全县102个贫困村,实施了以“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为主要方式的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科技扶贫为重点项目,整合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资金,重点实施了连五梁、闫家乡、胡川乡祁沟流域、大阳乡后沟流域等几个农牧业综合开发片带和马鹿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项目,帮助项目村发展支柱产业,改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提高农民素质。通过项目建设,项目村基本实现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水、电、路”三通,“学校、卫生室、村阵地、广播电视”四有的目标,大多数村实现了稳定解决温饱目标,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木河乡庄河村、下庞村、高山村,马鹿乡长宁村、龙口村,闫家乡朝阳村、车古村,川王乡铁洼村、小河村,大阳乡汪洋村、中庄村,张川镇刘家村、孟寺村,连五乡中渠村等7乡镇14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效益。 

  ——抓培训强素质。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在扶贫资金的支持下,启动实施了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和“雨露计划”培训项目,培育“清真餐饮”、“民族家政”、“电工电焊”、“伊香拉面师”等劳务品牌,先后培训劳动力5200人,培训“两后生”5000名。通过培训,绝大多数群众学到了一技之长,和省内外用工单位签订了用工合同,基本实现了“一人培训、终身受益”,“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同时,积极开展种养业实用技术培训,2006年以来,累计培训农民5万余人(次),贫困村大多数农民掌握了至少一门以上先进实用技术,成为当地的致富能手和致富带头人,走上了依靠科技致富的道路。

  ——伸援手共扶贫。张家川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大力支持,各级帮扶单位不断加强对社会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形成了以天津市为主的东西对口帮扶,以国家煤炭地质总局为主的中央国家机关定点帮扶,以省、市、县各级党政机关(单位)为主的定点帮扶,以社会各界慈善机构、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主的爱心帮扶,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格局。“十一五”以来,共争取到各类帮扶资金2880万元(含物资折价),广泛开展了建学校、修道路、兴产业、慰问贫困户等帮扶活动。特别是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帮联的134个单位、4293名干部,联系全县255个行政村、10644户,充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把“双联”工作与扶贫开发工作紧密结合,紧紧围绕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目标,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民帮办了一批好事实事。至目前,省市各帮联单位先后落实项目40多个,总投资1997万元,累计为群众办实事3422件,总投资2934.7万元,发放各类惠农贷款1.61亿元。 

摄影相关图片
走进秦安桃花园(图) 走进烟铺樱桃园赏花(图) 走进滩歌古镇看社火(图) 瑞雪飘飘 看我英姿飒爽(图) 天水喜迎蛇年第二场降雪(图) 天水喜迎蛇年首场降雪(图) 走进华天科技(图) 踏雪草川大草原(图) 天水在线2012年采风掠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