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栗震亚调研张家川华夏文明文化历史区建设情况(图)
(2013-4-23 20:12:47)  来源::张家川新闻中心 作者:马德海  打印本页

  4月23日,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栗震亚,省政协常委、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杜孟嘉,副主任李卫国,省政协常委、省民进副主委、兰州商学院艺术学院院长马刚,省政协委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等一行6人,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开展陇东南华夏文明文化历史区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市政协副主席王钦锡、白晓玲,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有信及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县委书记刘长江,县委副书记、县长马中奇,县政协主席关春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志军,县政府副县长李振,县政协副主席王存珠,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政协办、县文广局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陪同调研。

  栗震亚一行先后来到县民族博物馆、回乡风情园、马家塬遗址,从各个层面全面详细地了解了张家川文化历史区建设情况。

  张家川县民族博物馆占地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93平方米,物品陈列展示以历史空间为序,由历史文物、民俗风物、马家塬遗址及墓葬出土文物和馆藏书画精品四部分十个单元组成。栗震亚看到丰富的馆藏文物,听着讲解员的流利讲解,不时地驻足端详并点头赞许。栗震亚认为博物馆展品厚重,内涵丰富,独具民族特色,使人们从这些人类文化遗存和自然遗存中领略和体验到张家川文化历史环境的变迁,也激励着新一代更好地建设家乡的信心。栗震亚要求,张家川县要进一步加大免费开放力度,使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历史文化建设成果;要建立完善各类参观制度,做到开放安全两不误;要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极大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 

  张家川回乡风情园是张家川县实施“举特色旗,打民族牌,走富民路,建和谐县”方略,弘扬和传承民族先进文化,改善城区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县城品味,打造陇上民族特色城的一项重点工程,也是全省文化产业项目、2012年张家川县城建设“双十工程”、“两个共同”示范项目和2013年自治县建县60周年献礼工程之一。园区的目标定位是:民族的风情园、历史的文化园、群众的休闲园、旅游的观光园。该园区总占地276.8亩,概算总投资2.3亿元。一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回族文化的展示区和宗教礼拜区,对伊斯兰文化的核心内容进行集中的展示,现清真寺主体和园内景观均已竣工,预计今年8月份将对外免费开放;二期正在规划设计当中,主要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地方民俗、服饰、餐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为主。栗震亚指出,张家川回乡风情园把伊斯兰文化和回族精髓文化高度聚合融汇在一起,整个园区建设从构思布局到整体结构,从建筑风格到景观设计,从建筑形式到展示内容,全面展示灿烂多姿的回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充分展示了张家川回汉人民团结奋进、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精神风貌。栗震亚要求,张家川县要紧紧抓住省上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大好机遇,以陇东南华夏文明文化历史区建设为主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档次和规模,全力推动张家川文化产业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马家塬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带有较为浓厚的北方、西亚少数民族风格和秦文化特色,对研究秦和戎的关系,北方、西亚古代民族史,中国古代中外民族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冶金技术、古代科技史具有重要价值。栗震亚指出,张家川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陇东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民族文化,既是关陇古道之要冲,又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塞要道。县境内古文化遗存较多,出土文物丰富多彩,有距今7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期原始聚落遗址、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原始文化遗存,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热土。栗震亚要求,张家川县要进一步充分发挥马家塬遗址出土文物数量众多、工艺精美、造型独特、历史文化信息丰富,历史研究价值极高这一历史资源优势,积极争取项目,加大考古、挖掘、建设和开发力度,努力打造民族品牌,使张家川文化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要进一步加强对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不断提高全民依法保护文物意识,增强文物保护的自觉性、主动性;要进一步加强文物管理力度,落实各项管理责任,健全完善文物保护网络,确保县域内文化资源繁荣发展,为陇东南华夏文明文化历史区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摄影相关图片
走进秦安桃花园(图) 走进烟铺樱桃园赏花(图) 走进滩歌古镇看社火(图) 瑞雪飘飘 看我英姿飒爽(图) 天水喜迎蛇年第二场降雪(图) 天水喜迎蛇年首场降雪(图) 走进华天科技(图) 踏雪草川大草原(图) 天水在线2012年采风掠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