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走基层】王家梁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小记(图)
(2013-3-30 16:05:02)  来源:张家川县新闻中心 作者:马聪  打印本页

坡地变良田 农民笑开颜

——张家川县实施王家梁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小记

  一样的天,一样的地,有了适宜的平台和抓手,天地换新颜,山乡生巨变。这个点石成金般神奇的抓手,就是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 

——开题的话


  三月是播种希望的季节,走进张家川县刘堡乡王家梁,昔日陡峭的山地早已不在,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层层肥沃的梯田整齐排列,一条条平坦的农路纵横交错,一条条黑色的地膜格外耀眼,一群群劳作的人民辛勤播种...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镶嵌在山地间,传达着一种丰收的气息,一种幸福的期待。

  在王家村一片新治理的土地里,正在指导种植黑膜洋芋的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王志能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是坡地,土地全部都是细细长长的,老百姓俗称‘条条田’,去年实施了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形成了耕地梯田化、耕作机械化和农田道路网络化。”王志能说:“今年,县上在这里尝试推广农业新技术,建设一个千亩黑膜洋芋种植点和二级脱毒种薯新品种推广示范基地,打造现代农业精品工程。”

  “正是为了改善落后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去年3月份,省财政厅立项批准实施王家梁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张家川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麻智斌介绍说,这个项目总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总投资1286万元,涉及刘堡乡王家、米家、杜家、高家、刘堡、夭儿和张川镇前山、刘家、崔家、东关、东街等11个行政村3830户18015人。项目自2012年5月10日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机修梯田9000亩,机耕路干道完成12.3公里,已栽植行道树15400多株,侧柏锁边20060株,绿化治理项目区荒山沟壑300多亩,造林13000株,衬砌渠道工程正在顺利实施,完成培训农民4000人次,印发培训资料4000册,所有工程于2013年6月底全部按期完成。

  正在开农机覆膜的高家村民马文周刚刚从外地打工回来。“以前这一道梁大多数都种小麦,麦子一镰一镰的割,小麦一捆一捆的背,现在路修宽了,地修平了,开着农机覆膜种洋芋,这样的场景我在电视上看见过,没想到在我村里也实现了。”马文周说起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无限感慨。

  夭儿村的马喜曼是这一项目的直接受益者,他家的8亩半坡地变成了10亩多平整的梯田,还参加了村里举办的农技培训,成了村里机耕机播的能手。地多了、平整了,机耕机播也实现了,他买了1台拖拉机、1台旋耕机、1台覆膜机,这时候正在项目区覆膜种洋芋。“种洋芋的1个月时间里,挣个两三万没有问题。”马喜曼高兴的说。

  说起实施的这个项目,夭儿村支部书记马甲平有一肚子的话。他说:“这个项目把我们村生产条件彻底改变了。前两年,全村土地平均亩产不到600斤,今年的脱毒种薯种植,县上每亩补助6公斤地膜、300斤种子,机耕机播每亩还能补助60元,按照县上专业技术人员的估计,洋芋亩产3000斤不成问题,全村1970亩土地就能增收19万元。”

  刘堡乡党委书记马宝华说:“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洋芋的销路,这几天,我们正在和张川、秦安县几家大的粉条厂联系,寻找洋芋合适的销路。”

  听到乡党委正在积极的联系买家,项目区群众种植洋芋的积极性更高了,用王家村马尔利的话说,“我们种的不是洋芋,是金疙瘩。”他给我算了一笔账,“我们以前的6亩坡地,一年累死累活的,到头来只能落把草。现在我家是平整的7.5亩梯田地,能产2万斤洋芋,就能多卖上1万元。”

摄影相关图片
走进滩歌古镇看社火(图) 瑞雪飘飘 看我英姿飒爽(图) 天水喜迎蛇年第二场降雪(图) 天水喜迎蛇年首场降雪(图) 走进华天科技(图) 踏雪草川大草原(图) 天水在线2012年采风掠影(图) 石门云海(组图) 走进武山草川大草原(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