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永富深入张家川县开展“双联”行动 )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总面积1311.8平方公里,现辖3镇12乡,255个村,总人口33.25万人,其中回族23.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是陇东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农业人口30.8万人,占总人口的94.5%,是一个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县。
张家川县有贫困人口15.33万人,贫困面49.34%。从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看,2010年张家川县为48.9%,比全国低31.2个百分点,比全省低13.8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年均增速必须达到7.2%。
2012年,按照省委关于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总体部署,省直部门紧紧围绕“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总目标,按照“八个全覆盖”、“五件实事”的要求,11个单位647名干部率先对接帮联32个行政村1045户贫困户,扎实开展调研对接,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下派干部促双联、小额妇贷助创业、技能培训育新民、政策宣传增民智、培育典型带民富等形式多样的帮联途径,真心为联系村办实事、解难题,全力引领张家川回汉人民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据统计,省直部门已帮办实事折合人民币896.48万元,正在实施的折合人民币214.6万元,张家川人民群众的致富信心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致富技能进一步拓宽。

( 大棚蔬菜 )
典型示范篇 庄河村是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永富和省政府办公厅的“双联”联系点,行动启动以来,刘省长两次深入庄河村与群众亲切交谈、商讨致富之路,解决协调实际困难。一是为30户有意向发展产业的农户发共放妇女小额贷款150万元。二是庄河村新修建大棚462座,全村蔬菜大棚达到1000多座。建起了两个专业养殖场,11户家庭发展养牛80头,4户养羊104只,2户养鸡近1万只。三是易地扶贫搬迁一期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四是修建了总投资78万元的宽7.5米,长40米的连心桥一座,宽8米、长18.8公里的两条沙粒路。五是在庄河村培训伊香拉面师41人。如今的庄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庄河村成为示范引领全县奔小康的典范。

( 妇女小额担保贷款 )

( 庄河“连心桥” )

(“伊香拉面师”培训)
项目协调篇 省直部门把协调项目作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重要内容。一是围绕60周年县庆谋划项目28项,总投资15.3亿元。二是谋划“两个共同”示范县建设项目64项,总投资16.95亿元。一批大项目的谋划和实施为张家川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 张家川县县城至恭门二级公路联建合作协议签约 )

( 张家川县富川水源工程开工 )

( 庄天二级公路)

( 廉租住房 )
产业培育篇 省直部门坚持把夯基础、兴产业、促增收作为“双联”行动的着力点。结合联系村实际,促进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户找准脱贫致富路子,扶持壮大支柱产业。

( 酒钢帮扶联系点发展壮大养殖产业 )

( 蔬菜大棚 )

( 省民委发放马铃薯籽种 )

( 省民委发放中药材 )

( 省公安厅发放地膜 )
基础改善篇 省直部门坚持把改善基础条件作为“双联”行动的主要任务。各级帮联单位发挥部门优势,尽力帮助联系村解决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

( 省财政厅帮扶川王乡硬化村巷道 )

( 东方资产公司帮扶项目签约 )

( 省公安厅帮扶资金修建民心桥 )

( 酒钢发放资金扶持养殖示范户 )
技能培训篇 省直部门坚持把“增民智、育新民”作为行动的有力抓手,采取请上去、走下来等形式开展技能培训,更多农民掌握了一技之长。

( 省民委慰问演出 )

( 兰石化捐赠音响等电子设备 )
素质提升篇 省直部门坚持把素质提升作为行动的有效载体,发挥各自特长,采取免费培训、设立奖学金、改善办学条件等形式,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和青少年素质提升工程,重新点燃了困难家庭的希望之灯。

( 省财政厅捐赠单人课桌椅 )

( 省烟草公司捐赠学生用品 )

( 省工学院设立“双联”助学金助贫困学子圆上学梦 )

( 省财政厅捐赠科技图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