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武山讯(记者 杨彦春 杨耀斌)近年来,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食用菌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在武山县山丹镇,滑子菇和木耳成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的“黄金产业”,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科技支撑、全链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山丹镇将食用菌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通过“党建+产业”模式,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薛小兵介绍:“我们整合资源建设标准化大棚,引入专业技术团队,成立食用菌技术服务队,定期开展菌种培育、田间管理等培训,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全程技术保障。”

目前,山丹镇已在车川、渭河、车岸等村推广食用菌种植,建成标准化大棚30座,种植面积达30余亩,挂菌棒20万棒,预计2025年年产量突破24吨,产值超140万元。其中,车川村作为示范村,建成19座大棚(14座滑子菇、5座木耳),挂菌棒15万棒,年产值预计达50万元,成为全镇产业标杆。

车川村食用菌产业园内,14座滑子菇棚正值丰收期,菌棒上鲜嫩的滑子菇簇拥生长;5座木耳棚内,菌丝在菌棒上茁壮成长,即将进入采摘期。村主任车烔烔介绍:“我们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村集体统一运营管理大棚,农户通过务工的方式增加收入。采摘旺季可带动2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日薪80元,月均增收约2400元。”

村民刘引兰一边熟练地采摘滑子菇,一边算起“幸福账”。“以前外出打工,顾不上家里老人和孩子。现在步行5分钟到大棚上班,工作时间灵活,每月能挣2000多元,还能照顾家庭,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武山县山丹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党建引领,合作示范,群众参与”的发展思路,立足本地资源禀赋,走出了一条以食用菌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我们计划建设初加工车间,开发即食菌菇产品,延长产业链附加值。”薛小兵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食用菌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重点推进技术升级、品牌升级、融合升级,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山丹镇食用菌产业正以“党建红”引领“产业绿”,让食用菌产业成为强镇富民的“支柱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

(新闻来源:武山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