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武山讯(记者 杨彦春)仲夏时节的武山县龙台镇,曾经荒芜的林缘坡地和连片撂荒地焕发新生。当归、黄芪、万寿菊等特色作物扎根瘠土,将“沉睡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活力引擎”,绘就了一幅生态与效益协同发展的富民画卷。

走进青山村林缘药材种植基地,500亩坡地覆盖着银白地膜,当归、黄芪等喜阴耐寒的中药材苗长势喜人,一片绿意盎然。“林缘土地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青山村驻村干部董建文介绍,青山村的林缘土地面积较大,过去这些土地因开发难度大长期闲置,如今通过“党支部+企业+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构建起林药共生种植体系,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村民不仅能通过基地务工获得收入,还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曾经的“沉睡资源”如今化作“绿色银行”。

在山羊坪村,70亩曾经的撂荒地已变身万寿菊种植示范区,耐旱耐瘠的万寿菊苗在砂质土壤中茁壮成长。“过去,这片撂荒地杂草丛生,无人问津,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土地撂荒现象比较严重。”龙台镇山羊坪村党支部书记唐红兵说,“为了盘活这些闲置土地,村里通过撂荒地整治、土地流转的方式,将闲置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种植耐旱、耐瘠薄的中药材万寿菊。待到花期,这片土地将化作金色花海,村民们也将从‘闲置劳动力’变身‘专业花农’,通过万寿菊采收、加工等环节实现增收致富。”

目前,龙台镇的特色种植产业已初见成效。中药材与万寿菊不仅直接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还衍生出初加工、运输等配套产业。据龙台镇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龙台镇将在董庄、山羊坪等村扩大万寿菊种植规模,打造示范基地;在龙山、王山、阳庄推广连翘种植;依托青山村的当归、黄芪连片基地,建设中药材生态园,探索“种植+旅游”融合发展模式,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带领村民迈向共同富裕新征程。

(新闻来源:武山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