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武山讯(记者 赵超 车彤瑶)随着气温逐渐回暖,武山县洛门镇大南河流域初春田野间洋溢着勃勃生机。走进郭庄村的蔬菜大棚,只见莴笋绿意盎然,长势喜人,农户正忙着进行定苗、施肥、灌溉等农事操作。

郭庄村是大南河流域主要的蔬菜种植基地,全村有耕地面积3000亩,主要以蒜苗、莴笋、架豆种植为主,平均每个大棚年收入15000元。近年来,为进一步改善菜农种植条件,提升种植收益,郭庄村借助钢架棚改造工程,实现了竹架棚到钢架棚的提升换代。现在,全村95%的土地通过大棚种植蔬菜,蔬菜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我有7个大棚,总共种3亩莴笋,目前苗已经定好,接下来就是追肥、灌溉第一水。”郭庄村村民陈银海介绍,这两年莴笋种植持续迎来了大丰收,得益于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对种子的改良,原来老品种的时候一亩地产量一万斤左右,经过品种改良,现在种的三青笋皮绿、肉绿、鲜脆,一亩地产量一万六七千斤。

为进一步打开销路,延伸产业链条,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村上积极争取省级配套扶持资金,同时吸纳社会资金,建成了洛门镇大南河蔬菜市场。

“市场的建成,极大地方便了莴笋的集中交易,吸引了众多外地客商前来采购,减少了中间环节,让农户能够直接对接市场,实现效益最大化。此外,为解决蔬菜储存难题,还新建了冷库,实现了蔬菜的错峰销售,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郭庄村党总支书记李小东介绍,目前冷库的投入使用,不仅延长了莴笋的保鲜期,还增强了市场抗风险能力,确保农户在市场波动中也能稳定增收,提高了群众的种植积极性。
(新闻来源:武山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