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更好发挥作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自全市“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主题活动启动以来,武山县迅速响应,及时细化方案,统筹驻村帮扶、结对共建、关爱帮扶等重点工作,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访民解困,迅速掀起“四百”主题活动热潮。
城关镇:动员全镇44个村(社区)党组织全面开展“敲门”行动,乡镇班子成员分组带队到村社入户走访,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收集听取意见建议,并组织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健康体检等活动。

洛门镇:组织村(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全面开展入户走访,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微信联系等方式,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排摸群众问题困难,切实把“群众找我”变为“我找群众”,构建起联系服务群众“连心桥”。

鸳鸯镇:在广泛开展入户走访的同时,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村组干部、网格员作用,针对可能出现的家庭纠纷、邻里矛盾等问题,认真分析,及时调处,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滩歌镇:组织镇村干部、帮扶队员,穿梭于大街小巷,积极排摸掌握群众困难,了解困难群众粮食、过冬物资等储备情况,对政策咨询、小诉求、微矛盾当场解决,对村内道路、环境、民生等问题,由村党支部出面解决,并建立乡镇镇党委、政府及派出单位问题破解联动机制,用实际行动积极回应群众呼声。

马力镇:将“四百”主题活动与结对关爱、防返贫监测帮扶等常态化工作有效结合,组织镇村干部扎实开展“家访”,详细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排查冬季用电用煤安全隐患,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并组织开展“暖心”活动,为困难党员、群众送去生活物资,带领公益性岗位人员及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带领群众清理房前屋后垃圾,美化人居环境。

四门镇:第一时间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深入群众家中,听群众所呼、应群众所求、解群众所盼,结合“码上议”微平台收集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做到线上线下共同发力、走访排摸与破解难题同步推进。

山丹镇:乡镇层面组织“四支队伍”,分组深入包抓村组开展“四百”活动,向群众宣传政策、答疑解惑,组织开展慰问活动,为困难群众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并为老人免费理发、打扫卫生等等,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温泉镇: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引导各村党组织分组包抓、全覆盖走访化解,拆除易倒塌房屋6座,修缮疏通沟渠12公里,清除河道垃圾杂物1.2吨。围绕人居环境改善、冬季安全用暖、基础设施完善等,依托“红马甲”“服务夕阳红”等8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桦林镇:镇村干部、帮扶工作队、志愿服务队等深入群众家中,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生产生活情况,通过“微表情”,发现并解决“真问题”,并帮助留守老人打扫环境卫生、整理换洗衣物床铺,用真诚的关心和服务为群众送去温暖。

龙台镇:组织镇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通过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零距离”的接触,及时掌握群众所想、所需、所盼,积极协调解决群众困难问题;同时紧盯特殊群体、重点人员,开展矛盾纠纷走访排查化解行动,确保各类纠纷及早发现、提前介入,力求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榆盘镇:乡镇班子成员带队下沉一线,与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一起入户走访,采取定人、定责、定量、定时等措施进一步压紧靠实工作责任,引导镇村干部进农户、进院落、进房屋,实打实开展全域走访,了解群众家庭状况,宣传工作政策,协调解决问题困难。

杨河镇:结合1月份主题党日,组织各村党组织全面开展“四百”主题活动,排摸掌握群众户情,积极宣传政策法律、用煤用电等安全生产常识,围绕村庄建设、乡村治理等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并结合“一爱一为”志愿服务活动,对村庄主干道路沿线进行集中清理。
高楼镇: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敲门”行动,访户情民意、访冷暖安危、访需求建议、访矛盾纠纷,建立群众诉求台账,推行镇村两级解决问题联动机制和问题破解跟踪回访制度,全力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困难,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沿安乡:在广泛开展走访排摸的同时,组织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全面开展安全排查,全面排摸解决群众用煤用电安全隐患、铲除通村道路路面结冰等,积极衔接帮扶单位到村开展走访慰问、为群众免费理发等活动。

嘴头乡:引导乡村干部、驻村帮扶人员采取组团慰问、包片分干等多种方式,进村入户开展大调查大走访,宣传相关政策,倾听真实诉求,及时沟通解决困难问题,并建立“全链条、横向边、问到底”的回访体系,确保困难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新闻来源:武山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