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武山讯(记者 赵超 彭雪)“五角星加上太阳,党在心中放光芒,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近日,在武山县第三高级中学的一节课堂上,刘馥娟正在给高二级学生用民间剪纸讲述着党的故事。

刘馥娟是天津市宝坻区到武山县第三高级中学支教的教师之一。2024年年初,宝坻区教育局招募到甘肃武山支教的教师,50岁的刘馥娟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报了名。

“我一直喜欢大西北,尤其是甘肃,不仅想来看看孩子的教育环境、教育方式,也想看一看西北的历史文化。”刘馥娟分享了来支教的初衷,“想来甘肃支教,但一直没有机会,得到消息后便毫不犹豫来了。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我想在我支教的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名剪纸传承人,通过自己的剪纸作品,记录一些武山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把自己的学识引进来的同时把武山的美带出去,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一些珍贵的记忆。”

刘馥娟从事美术教学26年,是高级美术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区级高中美术学科中心组成员,也是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宝坻区刘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她曾获得宝坻区五一劳动奖章、教学能手、师德先进个人、政治理论学习先进个人等荣誉,擅长剪纸创作与剪纸技能技巧指导等工作。作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剪纸传承校负责人,多次获得市学生剪纸作品优秀辅导教师奖。

“刘老师会通过讲历史故事、做剪纸手工等方式丰富我们的学识,上她的课堂也不会觉得枯燥,非常有趣。”武山三中高二十一班学生李勇说,同学们都觉得陈老师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大家都很喜欢她,也希望她能一直留下来。

在近半年的时间里,她带着对剪纸艺术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感,在做好学校安排的工作之余,结合自身剪纸的优势,用民间剪纸给同学们讲述着党的故事,教育同学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学生们从最初的好奇观望,到逐渐沉浸其中,他们将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对未来的憧憬融入剪纸作品。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艺术素养与动手能力,更在东西部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开阔了视野,收获了自信。刘馥娟老师在这一过程中,也收获着学生们的敬爱与成长带来的欣慰。他们共同用剪纸编织着东西协作的美好画卷,让文化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期待着有一天能绽放出绚烂的艺术之花,结出丰硕的文化传承之果。

山海相连、东西情深。因为东西部协作的契机,刘馥娟和武山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不舍,她用实际行动又架起了一座宝武两地的连心桥,提升了东西部协作教育帮扶的新高度。

“教育,不以地域为界;有志,不以山海为远。结对帮扶,援武支教是一场双向奔赴,我们在互学共进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论我今后身在何方,我始终会心念武山。在接下来有限的支教时间里,我将继续和武山三中的老师多分享、多交流、多学习。”刘馥娟说,无论多久,将一如既往关心关注武山的教育发展,关心关注武山孩子成长,用实际行动不断书写山海相连、宝武情深的暖心故事。


(新闻来源:武山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