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杨彦春 王继明)为了深入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加强理想信念、革命传统、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凝聚砥砺新征程、奋斗新时代的精神动力,10月30日至31日,武山县举行市级党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为“天水市第一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武山县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馆、武山县鸳鸯镇费山村毛泽东长征宿营地旧址、武山县洛门镇刘坪党支部旧址揭牌,县领导王萍、宋昌华、李燕玲、郭海涛、李峰、孟立瑞出席仪式并分别为党史教育基地揭牌,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及县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馆、洛门镇、鸳鸯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参加揭牌仪式。

(县委副书记王萍、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海涛为“天水市第一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武山县洛门镇刘坪党支部旧址揭牌)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宋昌华,县政协副主席孟立瑞为“天水市第一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武山县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馆揭牌)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燕玲、副县长李峰为“天水市第一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武山县鸳鸯镇费山村毛泽东长征宿营地旧址揭牌)
揭牌仪式结束后,全体与会人员分别参观了县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馆、鸳鸯镇费山村毛泽东长征宿营地旧址、洛门镇刘坪党支部旧址。

武山县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馆始建于2012年9月,主要以红军长征为主线,运用图片、沙盘、雕塑、电子视频、实物展示等形式,共展出各种图片100余幅、革命历史文物130余件,全面生动地展现了1935年9月至1936年10月中央红军三大主力先后三次过境武山播撒革命火种、武山早期党的革命斗争、武山县工委领导下的武山起义等光辉的革命史实以及建国初期以东梁渠水利工程建设为代表的武山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先后获得全省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警甘肃省总队红色教育基地、市级国防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武山县鸳鸯镇费山村毛泽东长征宿营地旧址位于鸳鸯镇费山村,建成的费家山红军长征教育基地,占地1020平方米,现有房屋7间、主题雕塑4座,通过强渡渭河、宿营费山、红色武山和薪火相传四个单元,收集了石印马克思像、红军饭盒、打火石、红军宣传布告等100多件红军遗留的红色物品,直观展现了1935年9月25日至2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陕甘支队)经岷县闾井、漳县草滩等地,抵达武山鸳鸯镇分三路强渡渭河后,部分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的率领下击溃敌军到达鸳鸯镇费家山、水家沟一带,晚上夜宿费家山休整,经榆盘镇苏家村进入通渭县榜罗镇期间艰苦光辉的革命历程。基地自开放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参观瞻仰人次已达6000多人次。2020年被武山县委宣传部确定为“武山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武山刘坪支部旧址位于武山县洛门镇刘坪村,成立于1935年9月上旬,在共产党员柴宗孔的组织领导下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天水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刘尚恭任书记,先后吸收介绍魏向贤、史学经、罗子明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秘密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为今后武山革命发展点燃了星星之火。中共武山刘坪支部旧址陈列室由刘坪党支部的成立、相关重要人物简介、刘坪党支部成员的重要活动、武山境内各级军事组织四部分组成,共展出各种图片20余幅,革命历史文物数件,陈展面积达到80平方米,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武山大地上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场景,见证了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在武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成为全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先后被中共武山县委宣传部、中共武山县纪委(监委)、中共武山县委组织部确定为武山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山县廉政教育基地、武山县党员教育基地。2018年9月,被武山县人民政府确定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闻来源:武山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