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武山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季度经济运行调度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抓产业增后劲、抓项目扩投资、抓改革优环境,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为实现“双过半”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抓产业、增后劲,县域经济不断壮大。按照“围绕特色优势兴一产、坚持外引内联强二产、用好外力内力活三产”的经济发展思路,聚焦“农业优先型”和“文旅赋能型”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强县域”行动,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坚持“六抓六化六促进”思路,深入开展蔬菜产业延链补链、畜牧产业龙头带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三大行动,“一区五片两带”特色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持续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期工程全面建成,陇浆源浆水酸菜(饮料)二期技改扩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加快建设,新建设施蔬菜钢架大棚800亩、蔬菜产地市场9个,新发展高原夏菜3.8万亩,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4.3万亩,实现产值14.7亿元;新改建生猪规模养殖场19个,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34.9万头、出栏量21万头,实现产值4.03亿元;持续壮大果品、中药材、油料、中华蜂等多元特色产业,完成果园提质增效1052亩,种植中药材4.8万亩、饲草作物3万亩,“2+5+N”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大力实施“11234”工业强县战略,聚焦县工业集中区升级认定为省级开发区和打造全省新型建材产业基地的目标,集中精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全力推进城关工业制造产业园、鸳鸯马力新型建材产业园、洛门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开发建设,云雾山50兆瓦风力发电、年产350万吨环保高端骨料加工、宁风新能源果蔬精深加工等项目加快推进,兴盛建材大型商砼站建成投产,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全面落实“白名单”“六必访”、包联企业等制度,及时帮助重点工业企业疏通供应链、销售链等各环节堵点问题,祁连山水泥、湘大饲料等骨干工业企业稳产超产,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8亿元。商贸文旅稳健复苏。按照“六抓六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乡村物流服务站点改造等项目基本完成,城郊高端标准公共仓储设施、鸿瑞汽贸城、乡镇农贸市场等商贸流通项目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市场体系和物流体系更加完善。组织开展了房地产促销月、餐饮业打折、汽车家电下乡等促消费活动,社会消费潜能持续释放。按照“11711”全域旅游发展思路,紧盯水帘洞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目标,水帘洞景区基础设施、渭川文化产业园、宁远古堡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一线六圈”“三堡九湾”全域旅游框架加快构建,全面落实景区门票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游客来武山旅游观光,截至目前,全县接待游客14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6亿元。

二是抓项目、扩投资,发展动能加速聚集。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投资的首要渠道,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和“压舱石”,全年计划实施各类重点项目207个,总投资43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8亿元。大干快上建项目。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大力推行“领导小组研究项目、人大政协领导督查项目、纪委监委跟踪落实项目、建立项目奖惩机制”的项目工作“四项机制”和要素保障集中攻坚等项目调度制度,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引洮供水城区至洛门供水工程、渭河桦林至鸳鸯段可持续发展工程、粮食仓储物流等36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渭川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大南河中川至侯堡段堤防二期、燕儿屲提灌等42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全县项目数量、投资总量、单一体量大幅提升。精准对接谋项目。认真研究中央和省上投资导向,围绕乡村振兴、道路交通、能源水利、产业发展、新基建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了渭河城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高速公路北侧排洪渠治理等34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煤炭储备基地、渭川花卉苗木基地等37个专项债券项目,总投资达78.4亿元;抢抓国家中长期抽水蓄能发展规划调规机遇,谋划申报总投资166亿元的杨河夏庄和马力后石山2个抽水蓄能项目,目前已通过省发改委审核并上报国家。积极衔接争资金。坚持“领导带头、部门协同、乡镇跟进”,积极赴省、市衔接汇报,截至目前,共向上争取资金33.5亿元,其中:债券资金4.64亿元、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资金3089万元、财政衔接资金3.6亿元、县级财力保障及其他资金24.96亿元,为全县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创新模式抓招商。大力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深入开展“六个一”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制定出台了《武山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武山县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等政策措施,武山驻长三角招商引资联络工作站挂牌成立,县四大班子领导带队赴外开展上门招商12次,先后与30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7个、总投资11.9亿元,新建及续建项目共到位省外资金21.28亿元,同比增长57.51%。举办了“陇上菜都·十有武山”2023天水·武山蔬菜博览会暨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签约各类项目40个27.38亿元。

三是抓改革、优环境,发展活力加快释放。全面落实“十要十严禁”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破难题、优环境、促发展的硬招实招,城投公司、县域开发公司整合重组进展顺利,成功组建了武山县渭川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渭川城乡建设集团公司不断壮大,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持续优化,截至目前,县属企业实现产值5400多万元,创下了历史最好水平。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361.91万元,村均达到6.87万元。“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深入开展,营造了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创新环境、要素环境,全县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9%以上,数字政府服务能力综合评估位居全市第二。助企纾困政策顶格落实,全力支持武山商会做大做强,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4113万元,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418笔5.9亿元,新增市场主体958户。“强科技”行动深入实施,全面落实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县财政科技支出不断增加,申报科技项目28项,19家企业成功入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创新型企业奖补资金85万元。对外交流合作不断加强,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加强与关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交流互动,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成功举办了全域旅游推介月暨第七届油菜花海旅游观光活动,武山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通讯员:谢鑫)

(新闻来源:武山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李俊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