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拉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武山县温泉镇温泉村发展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引言:温泉村位于温泉镇西北部,距镇政府2公里,辖2个自然村,总人口202户875人,耕地面积1233亩,人均耕地1.4亩。现有村组干部4名,党员41名,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2万元以上。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发展产业,集体经济是关键。近年来,武山县温泉镇温泉村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夯实农村基层基础、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盘活资源、农旅融合,久久为功抓推进,因地制宜促发展,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支部引领强基础,集思广益选路子。产业要发展,选好路子是关键。面对原先村级集体产业单一、规模较小的发展现状,温泉村“两委”积极响应镇党委“放开手脚加油干、因村施策积极闯、一年一个大台阶”的口号,抓班子、带队伍,调结构、兴产业,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组织村组干部、党员代表、致富带头人、种植农户研究谋划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切实可行路径,征求党员群众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意见建议,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盘活家底,提出了农旅融合的产业发展方向,详细制定年度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确定把发展民宿旅游和恢复传统水稻种植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切入口,打造地方独特农产品—温泉贡米。同时结合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工作,动员本村党员参与温泉贡米、水果玉米种植和温泉民宿管理,引导广大党员在壮大集体经济一线和帮助群众发展富民产业方面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

因村施策活资源,紧贴村情育产业。依托独特的矿泉资源、优越的地理气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温泉村发展农旅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2021年以来,温泉村“两委”充分利用区域内特有的生态资源,将温泉贡米纳入特色产业发展,采取“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积极流转土地,盘活资源,大胆尝试种植水稻10亩。水稻种植产出后,拓宽销路和打造品牌就是摆在村“两委”面前的关键问题,温泉村“两委”充分利用县镇两级官方媒体、抖音和快手网络平台积极做好推广宣传、品牌打造和销路拓展。2021年温泉贡米种植销售就为村集体带来6万多元的收益,2022年9月被评为“2022年度县级特色农产品”。产业要壮大,规模要扩大。2022年在现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温泉村借助“温泉贡米”品牌优势,积极探索“党支部+”的发展模式,扩大温泉贡米种植面积到20亩,带动群众种植13亩。同时结合撂荒地整治,与群众签订“代耕代种”协议,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整治地块种植水果玉米60亩,推动村集体经济扩量提标,增加村集体经济积累,带动群众增收。2023年温泉村在水稻等现有产业的基础上,计划利用村上闲置土地资源,发展钢架大棚20个,发展特色种植和采摘农业,用活用好土地资源,进一步把村集体经济蛋糕做大。

项目带动注活力,农旅融合促发展。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温泉村“两委”也意识到,发展集体经济仅靠种植产业是远远不够的,种植产业不仅单一,而且受后天影响较大。温泉村依托当地温泉度假、旅游资源丰富的实际,瞄准旅游市场,走农旅融合的发展路子。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用活用好省级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对温泉村新农村闲置的3套房屋进行装修,建成“山水居温泉康养民宿”,发展乡村旅游民宿产业,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休闲场所。同时,村党支部领办武山县康养小城旅游文化产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牵头运营山水居温泉康养民宿,开展推广宣传、接待游客和农特产品展销。温泉山水居民宿项目自2022年6月份建成运营以来,实现收益2万多元,项目的建成运营也辐射带动了温泉村近10家农家乐发展,实现产业发展带民富、集体经济稳增长的双重目标。

启示:强化党建引领是核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应当抓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建强组织,配强班子,强化党建核心引领地位作用,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才能充分发挥起来。盘活资源资产是基础。通过土地流转、“代耕代种”可以有效盘活沉睡闲置的土地资源,才能利用资源资产“做文章”,通过整合资源,盘活资产,进一步激活生产发展要素,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选好产业项目是关键。产业项目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只有选准产业、定好项目、明确路子,才会实现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保证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收。
(来源:武山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陶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