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男,汉族,1980年11月出生,武山县鸳鸯镇鸳鸯村人,现为武山县康安家庭农场负责人,主要从事半夏、万寿菊、党参等中药材的种植。在自主创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当地富民产业的多元发展,搭建了区域企社抱团发展平台,拓宽了群众增收创收渠道,为更多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责任,2021年被评为武山县高级农村实用人才。

抢抓商机,技术引领蓄动能。近年来,中药材市场走翘,特别是半夏等中药材较为紧缺,陈平凭借敏锐的市场判断力以及鸳鸯镇丰富的资源优势,迅速嗅到了半夏种植商机,流转整治土地340亩,从2018年开始试点中药材半夏的种植,由于前期缺少种植经验和管理技术,种植的半夏不但没有挣钱反而赔了好几万元。但这并没有打击陈平发展半夏种植产业的决心,静下心来总结失败教训,靠着一股钻劲和韧劲,积极参阅各类半夏种植技术资料,到“半夏之乡”陇南西和县参观考察,聘请当地种植技术员全程指导,不到一年时间就掌握了半夏的田间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破解了半夏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使得半夏年产量达到19吨,利润达到158万元。截至目前,半夏种植规模达到80多亩,年产量30多吨,产值将达到300多万元,种植效益得到稳步提高。

抱团发展,示范引领聚合力。陈平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趟出了一条特色中药材种植致富路。同时他也深信“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利用自己在中药材种植方面较为成熟的技术和可靠的销售渠道,不断优化运营模式,积极开拓半夏加工销售发展链条,探索建立了与本地企业、合作社及农户合作发展新路径,形成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多方受益的局面。先后与2家中药材初加工企业签订加工销售协议,与4家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建立联营销售协议,并与周边中药材种植农户签订了购销协议,实现抱团发展。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先后与山东、深圳等地的提炼制片企业达成供销协议,使当地中药材逐步走向更大市场,有效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回馈桑梓,初心引领传帮带。随着农场逐步步入正轨,陈平产生了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逐步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想法。他积极向周边农户宣传推广半夏种植,亲自为群众传授种植经验,开展田间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先后采取保底收购、风险共担的方式,带动鸳鸯村等周边村组的22户村民发展种植半夏产业,提供固定务工岗位30多个。为了有效保证半夏种植品质,解决种植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他坚持实行统一指导管理,按照统一播种施肥、统一采收销售的经营方式,使产品质量达到了收购要求,迎合了市场需求。在他的引领带动下,不仅缓解了半夏种植产量低,货源少难以形成规模的问题,而且带动了周边群众的增收创收,种植群众每年户均稳定增收达1.2万元以上,也使鸳鸯半夏种植产业逐步扩大。

作为一名高级农村实用人才,陈平凭借自己坚持不懈的辛勤努力和求知奋进的创新精神,探索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通过技术创新、抱团发展、传帮带引,为优化产业结构、助力乡村振兴、带领增收致富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彰显了一名乡土人才的时代担当和社会责任,得到了群众广泛好评。
(新闻来源:武山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