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县融媒体中心3月30日讯(记者 闫君兰)今年以来,武山县四门镇下湾村以创建乡村建设市级示范村为抓手,结合城乡共治百日攻坚“六大行动”,补短板、育产业、抓治理,初步建成了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村风文明的美丽村庄。
下湾村位于四门镇东北部,辖3个自然村252户1158人,总耕地1258亩,逐步形成了以劳务、蔬菜、花椒为主导,饲草玉米、水稻、养殖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体系。

立足交通便利、生态良好、水资源丰富的实际,按照保存记忆、留住乡愁、彰显特色的原则,通过邀请乡贤商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酝酿等形式,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结合村庄产业发展、建设用地、项目布局等,高质量编制了实用性村庄规划,形成了“一巷一韵、一步一景”的美丽村庄格局。

投入资金160万元,硬化巷道6条3000平方米,新修产业路2条2.4公里、排洪沟堤防510米,改造、衬砌渠道340米,疏通灌渠3.5公里,安装景观防护110米,栽植花齐1.2公里。

整治撂荒地120亩,扶持引导群众种植花椒350亩、饲草玉米110亩。特别是充分利用大南河丰富水资源,创新推出了鱼稻共生的产业发展根式,示范引领群众养殖草鱼、红鱼3万尾,种植南河贡米25亩,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按照“十要十不要”要求,新建、改建卫生厕所210座、公厕2座,拆除塌房烂院13处,危旧墙体450米,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1处、农耕最观园1处。常态化开展“一爱一为”志愿服务活动,建设垃圾池3处,购置垃圾清运车1辆、垃圾桶30个,配备保洁员8名,完善了垃圾收集、转运机制,实现了村户厨厕洁、庭院美、巷道净、环境靓。

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健全完善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合一”的村庄治理新体系,广泛开展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等活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调解委员会等村民议事组织,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选树五星级文明户10户,美丽庭院40户。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村风民风向善向好发展,村庄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新闻来源:武山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