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县融媒体中心3月27日讯(记者 康正东 董世雄)3月29日,武山县召开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座谈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全县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靠实相关部门责任,共商未来发展大计。县委书记王新强出席并讲话,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志成主持会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德银、县政协主席庞明全,县四大组织分管领导,县直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城关镇、洛门镇镇长,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城关镇、洛门镇所辖社区和武山商会、渭川发展集团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通报全县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情况,相关部门和乡镇紧密结合各自职能就做好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进行发言。

王新强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管理工作,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城市空间大幅拓展,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呈现出历史悠久、发展较快、人口密集、内涵深厚、商贸发达、教育优化等特点,城市的带动力、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王新强强调,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要抓住“一个核心”。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超前谋划,按照新的发展要求重新定位城市规划,着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要提升“六种能力”。紧扣供热、供暖、供气、医疗、道路等民生实事,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提升服务能力;围绕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着力抓好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应急设施建设、公众防灾意识等工作,提升应急能力;建立健全物资保障工作机制,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落实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责任,提升保障能力;突出城市法治建设,健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制,进一步明确住建、市场监管、执法等部门执法权责和行为规范,提升法治能力;建立“三位一体”管理机制,积极凝聚政府、市场、社会合力,提升共建能力;健全完善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管理机制,引导广大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城市发展,参与城市建设,爱护城市环境,提升自治能力。要建强“八支队伍”。紧紧围绕城市建设管理重点人群,建强社区人员、执法队伍、小区楼长、市场监管、公安交警、志愿服务、环卫工人、机关干部等“八支队伍”,为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提供有力支撑。要完善“十种功能”。城市是人口、资源、文化、科技等社会资源的汇集地,要不断完善教育布局、环境保护、网格管理、城区供热、用水保障、道路交通、医疗机构、商品住房、城区美化、休闲娱乐等“十种功能”,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要建设“八种城市”。抓文化挖掘,依托渭川书院,加快推进渭川文化挖掘行动,建设人文城市;抓环境绿化,加快渭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南北两山生态公园建设、荒山绿化等项目,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抓三产服务,依托洛门镇区位优势,狠抓商贸富镇,建设商贸流通城市;抓综合整治,依法整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行为,建设宜居宜业城市;抓城乡共治,依托“十有”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一线四圈”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全域旅游城市;抓大数据共享,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构筑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智慧城市;抓城洛一体,全力抓好县工业园区、鸳鸯马力工业集中区建设,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设区域节点城市;抓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河道砂石资源统一经营管理、融资平台公司整合升级等改革,建设创新型城市。

王志成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城市供热、供水、供气、园林绿化、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短板弱项,相互配合、凝聚合力,切实增强抓好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强化工作举措,靠实工作责任,不断提升我县城市管理工作水平,增强城市发展活力。要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将先建后管、边建边管统一结合起来,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健全规章、依法管理,围绕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市场监管、绿化管理、“五网”管理、城区河道沟渠等方面,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切实为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要加强教育引导,依托城乡共治“六大行动”和“一爱一为”志愿服务活动,以“小手拉大手”为突破口,持续加大爱护公共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宣传力度,引导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城市发展,参与城市建设,维护城市秩序,爱护城市环境,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良好氛围。
(新闻来源:武山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