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在线天水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武山>>正文
【渭川印象•非遗之美】马福来和武山秧歌(图)
(2022/2/17 16:34:07)  来源:武山县融媒体中心  打印本页

  武山县融媒体中心2月17日讯(记者 薛小瑞 王正平 李竹青 马国栋 马中奇)“正月里来是新年,娘家住在石川,秧歌耍的欢。敲锣打鼓喜洋洋,姊妹一同看爹娘,穿上好衣裳。”“上去到麻家坪,小唱实好听,双锁山、掐葡萄唱的好,听了还想听。来到刘家坪,韩湘子度灵英,四女娃上寿演的好,老俩口笑盈盈。”……

  这首《串八庄》秧歌词,是石川群众李金和马福来等秧歌爱好者共同创作,他们把䃰石川八个自然村的特色秧歌总结提炼出来,借鉴群众喜闻乐见的老曲目,大有老瓶装新酒的味道。一经传出,便在武山广大秧歌爱好者中引起共鸣,成为各村秧歌场上争相传唱的经典曲目。

  从武山秧歌中脱胎而出,流传开来,马福来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山秧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数十年一直走在继承发展、守正创新的路上。

  秧歌起源于宋代。表现农村生活的民间舞蹈“村田乐”,正是后来秧歌表演的早期形式。南宋诗人范成大就有“轻薄行歌过,颤狂社舞呈。村田蓑笠野,街市管弦清。”的描写。

  秧歌在我国南方兴起以后,约在元朝时逐渐向北方发展。“秧歌”一词,出现在1693年,清朝文人袁启旭在《燕九竹枝词》中有“秧歌初试内家装,小鼓花腔说凤阳”的词句,是目前公认的秧歌名称的最早记载。

  秧歌在清朝乾隆到民国初年的这一时期发展最快,基本上形成了我国目前的秧歌体系。出现了像东北大秧歌、陕北秧歌、山西大秧歌、山东大秧歌、冀东地秧歌和甘肃毛秧歌等一大批很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歌舞。

  据市级非遗“武山秧歌”代表性传承人马福来介绍,渭河北岸的䃰石川自古文脉昌盛,文化发达,耍社火唱秧歌是当地群众过年不可或缺的风俗,传统文化基因早已融入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你看,这是膏药灯,这是装扮的妖婆,这是表演小丑的,这是旦娃子,有丑有旦,有说有唱,载歌载舞,‘耍秧歌’,为的是热火,图的是好彩头。”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洛门镇䃰石川大街小巷锣鼓喧天,社火连台,人山人海,好不热闹。过上幸福生活的群众满怀喜悦心情,红红火火闹社火,欢欢喜喜过大年。来自石堡、百泉、李堡、刘坪等四个行政村八个自然村,成千上百名表演人员分好队伍,踩着鼓点,挥舞手中的彩扇,在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中迈着欢快的秧歌步,扭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引得乡里乡亲纷纷驻足围观。耍秧歌、扭社火把民间庆祝春节的狂欢活动推向高潮。

  作为市级非遗“武山秧歌”代表性传承人,马福来感觉身上的责任重大,他表示:“今后要不断创新武山秧歌的表演形式和表达内容,将老一辈人的民俗文化继续传承下去,以秧歌为媒,让更多的人了解武山。”

(新闻来源:武山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女侠张含亮登上2022年央视元 天水在线摄影报道:雪落天水(组图 天水在线摄影报道:雪落净土寺(图 天水在线主播萌萌带你打卡清水县 天水在线主播萌萌带你朝圣伏羲庙 天水在线主播萌萌带你朝圣伏羲庙 天水在线主播萌萌带你朝圣伏羲庙 天水在线主播萌萌带你朝圣伏羲庙 天水在线短视频|雪落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