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县融媒体中心9月3日讯(记者 康正东)眼下,正是旱地玉米集中采收的季节。9月2日,记者走进武山县四门镇兰屲村的撂荒地整治示范基地,玉米长势喜人,植株稠密,玉米棒子粗大、金黄、颗粒饱满,又是一个丰收年。
“这是今年大家奋斗的成果,玉米现在丰收了,咱们就有了发展的资金保障,明年我们还要有更大的目标。”驻村干部李兴华一大早就和村里的公益性岗位人员下地了,村里的老党员也加入了进来,她不时鼓励大家加油干。

2021年初,兰屲村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结合撂荒地整治工作,村“两委”四处考察学习,最终经过大家的一致同意,选种玉米这个“懒人庄稼”作为今年的头茬作物。“我们今年复垦的这50多亩地撂荒时间长,加上海拔高,离林区近,所以第一年试种玉米,明年条件好了,再打算种经济作物,那样收益会更好。”李兴华说。
为了确保玉米种植收益,兰屲村采取村集体投资、合作社统一管理、党员和村上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带头投工投劳的“村集体+合作社+党员”模式,从田间除草到日常管护,实施精细化管理。

经过一年多的精耕细作,看着丰收的玉米,村委会副主任王六十得乐开了花:“以前这里可是一片撂荒地,今年大家垦荒种玉米,大家共同除草,分组看管驱赶野猪,现在这片地真成了村集体和群众的‘致富地’。”

李兴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我们村通过撂荒地种植玉米,光县上的补助就有6000块钱,玉米杆交给村上的亿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做青储饲料,一亩地光玉米杆就能挣500块钱,预计总收入下来可达7万余元。”

李兴华介绍,玉米丰收不仅鼓起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口袋”,也增加了村委为民服务的“底气”。下一步,村里计划将今年撂荒地治理的收入拿出一部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修一条田间道路。同时,争取明年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群众和村级集体收入,让闲置撂荒地成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培育增收致富产业的“金土地”。
(天水在线编辑: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