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武山>>正文
武山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图)
(2020/12/11 17:45:50)  来源:武山县融媒体中心  打印本页

  武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是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中国韭菜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武术之乡”、“玉器之乡”。有深厚的革命传统,红军长征三大主力经过武山,播下了革命火种。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武山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六盘山特困片区县。全县有13镇2乡344个行政村,2013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156个,12.2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贫困发生率高达28.67%。

  伴随着全国脱贫攻坚的号角,武山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发扬长征精神,带领50万武山儿女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脱贫攻坚壮丽画卷。2018年底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考核中均被评为“好”的等次;2019年底全县贫困村全部退出,被评为2019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0年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年预计达到9526元,较2013年的4381元增长117%,其中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3年的2518元增长242%,2020年达到8624元,顺利通过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响鼓重锤凝聚脱贫攻坚磅礴力量

  武山县委、县政府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必须坚决完成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在中央和省、市的坚强领导下,举全县之力,以敢死拼命的精神、争分夺秒的劲头和“贫困不除、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建立指挥、责任、帮扶、督导“四大体系”,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18个专责工作组,县四大组织主要领导包抓特困片带,实行县级领导包抓乡镇、联系村户制度;出台了《举全县之力实现整县脱贫的意见》《武山县落实“四个不摘”巩固拓展工作成果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有力有效保障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坚持党建引领、强基固本,建立了县、乡、村包抓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选优配强乡镇和贫困村领导班子,提拔脱贫攻坚一线干部255名,择优入编乡镇项目人员109名,选派156名贫困村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长、313名帮扶队员、9716名帮扶责任人到村开展工作,筑牢了脱贫攻坚的坚强堡垒。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构建了力度空前、绩效良好的资金保障体系。

  全民动员,凝聚合力,构建了东西扶贫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脱贫帮扶体系。天津宝坻区、证监会、深交所倾情倾力帮扶我县,累计落实各类帮扶援助资金超过1.58亿元。先后互派120多批次考察团对接帮扶工作,建立了宝坻经济开发区武山园、武山县驻宝坻区劳务联络站,武山农特产品入驻宝坻劝宝超市,在教育卫生、安全饮水、危房改造、劳务输转、产业发展等领域实施了一大批项目。扎实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152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140个村,构建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

  产业引领铸造脱贫攻坚强大引擎

  把产业扶贫作为拔穷根、稳增收的治本之策和长久之计,落实产业扶持资金3亿多元,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蔬菜、劳务、中药材、畜牧、果品等特色富民产业和“五小”产业,形成了“蔬菜主导、多业并举”的富民产业体系。坚持蔬菜首位产业不动摇,2020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总产量132万吨,产值24.5亿元。特别是针对贫困面较大的浅山干旱山区,县财政连续5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扶持群众发展豆角等特色增收产业,5万亩的种植面积、10万吨的产量、2.5亿元的产值、绿色A级认证的品质,武山豆角实现了“下江南”、“闯关东”、“走西口”,远销京津等20多个省、市,带动群众亩均增收5000元以上,被群众亲切的称为“金豆角”。种植中药材6.5万亩,牟坪矮化密植苹果园等优质果园面积达13万亩,全县畜禽养殖总量达到169万头,贫困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创新实施了水果玉米异地种植及加工扶贫项目。

  坚持延长产业链条,建成武山县蔬菜科技示范园、洛门蔬菜批发市场、兴农果蔬5万吨冷链物流、果蔬保鲜库16座、产地市场68个、陇浆源蔬菜深加工厂;引进了唐人神集团100万头生猪绿色养殖全产业链项目、天津中科云健康农产品精深加工、大禹集团西梁灌区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等一批农业产业项目,夯实了农业产业基础。

  榆盘镇河程村,光伏矩阵熠熠生辉,投资2.04亿元、总装机容量23.7兆瓦的光伏扶贫项目,累计发电2738万度,产生收益2053.5万元,受益贫困群众3601户15897人,带动户均年增收3700元以上,156个贫困村村均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9万元以上,光伏扶贫为成为群众增收的“阳光存折”。

  大力开展挖掘机、焊工等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劳动力5.08万人,年输转劳动力10万人以上,年均创收超过20亿元。特别是今年来,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制定出台了鼓励支持务工就业、援岗稳企12项硬核措施,开展“点对点、一站式”直达“保姆式”服务,发放各类奖补资金1597万元。今年累计输转劳动力10.96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5.26万人。在全县设置服务性岗位5735名,扶持创办扶贫车间34个,动员县内企业吸纳群众就地转岗、带动7965多名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扎实开展消费扶贫,在天津、北京、广州等地建立消费扶贫专馆8个,建成线上线下专区11个,今年以来,仅东西部扶贫协作销售武山农特产品1.4亿元,带动贫困群众25767人增收。通过多措并举,形成了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帮扶拉动、改革创新驱动、政策和保险兜底保障的多元支撑的群众稳定增收体系,助推贫困群众走上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旧貌换新展现脱贫攻坚美好愿景

  强力推进水、路、房、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户户自来水、家家无危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55处,解决了全县农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和保障率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

  开展交通大会战,累计投入资金5.13亿元,建成各类道路2250公里,建立了畅通全县、覆盖各乡镇、通达各村、硬化入户的道路体系,2015年率先在全省实现行政村通硬化路全覆盖,率先在全市实现所有通自然村道路硬化砂化全覆盖,位列全省第二,全省交通扶贫攻坚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在武山成功召开。

  累计改造危房10480户,特别是投入3000多万元,对1019户无能力建房的特殊困难群众政府兜底建房。2019年以来,对影响视觉形象的旧房进行了维修改造,圆了广大贫困群众的“安居梦”。

  “十三五”期间,投资4.33亿元,搬迁贫困户1465户7155人,目前已全部入住新居,搬迁群众就地就近上学、就医,通过“扶贫车间”务工等方式实现稳定就业,确保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自然村通动力电、标准化村卫生室、15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4G网络、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

  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3.5万座,行政村卫生公厕156座,绿化村庄344个,实施了洛门、鸳鸯、滩歌等5个镇村污水处理站,龙台、杨河等7个垃圾焚烧站和6个转运站,拆除空心房9566户,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完善服务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

  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两免一补”和“营养餐”等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累计投入9亿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项目551个,新改建校舍29.4万平方米、幼儿园139所。建立了双线三级控辍保学责任制,全县适龄儿童无因贫辍学,贫困家庭适龄学生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全县教育质量连年攀升,近两年有4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200多名学子进入双一流高校深造。

  扎实推进健康扶贫,贫困人口全部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报带来的便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有效解决。

  建立健全了低保、五保、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农村特殊困难群众关爱保障长效机制,累计发放救助资金9.95亿元,全面落实“双监护人”、定期走访探视等制度,特殊困难群众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明显改善。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宣传教育、评选表彰等多种方式,教育引导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

  大力弘扬勤劳致富、劳动光荣、勤俭持家、孝亲敬老等传统美德,培育文明生活方式,推进移风易俗,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如今的武山,到处是“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喜人景象,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已泼墨成形!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取得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后,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四个不摘”,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坚持攻坚责任不减、工作力度不减、工作劲头不减,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旺盛的干劲,推进乡村振兴,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携手并肩,拼搏奋进,同心奔向幸福美好的明天。

(天水在线编辑:马文洁)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在线摄影报道:昨晚的天水“ “麦积飞天”打卡“黄金大道”第 “麦积飞天”打卡“黄金大道”第 天水的夜晚已经很冷了,但“麦积 天水在线主播萌萌变身汉服小姐姐 天水在线主播萌萌打卡“黄金大道 天水在线走进甘谷看小康之城建篇 超燃!天水=银川首航航班上唱响《 天水在线主播萌萌受聘担任“天水